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秦应和分析说,从国内来看,对比家兔和其他主要畜产品可以看出,肉类产量在2001—2013年内年均增速2.73%,而同期兔肉产量的增速为5.96%,是肉类总平均的两倍多,远高于猪肉和牛肉产量的增速2.54%和2.11%,也高于羊肉和禽肉的增速3.40%和3.11%。“家兔发展前景看好。”秦应和肯定地说。
但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汉中也指出,我国兔肉消费市场发展至今,大多数居民对兔肉的营养和健康特性认识不足,消费场所局限于熟食店、火锅店和兔肉的特色餐馆;大部分居民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烹饪技术也制约了兔肉消费;兔肉推广与营销活动不足。“我国兔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刘汉中说。
关注世界兔业趋势
中国是一个养兔大国,兔业生产区主要集中四川、山东、河北、河南、浙江、江苏。专家认为,当前世界养兔生产的发展趋势值得我国借鉴。
秦应和指出,受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影响,一些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开始抵制兔毛原料的使用,在未来我国兔毛的出口将长期不容乐观。而为了符合环保要求,多数中小型兔皮鞣制企业,特别是手工作坊式的企业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新型鞣制加工企业。总体来看,我国的兔皮鞣制将逐步以国内的兔皮原料鞣制为主,兔皮的进口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将逐步减少。
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研究员窦如海则认为,当前全球的兔产品加工正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许多兔肉进口国,由进口传统冻兔肉改为保鲜兔肉,兔毛纺织品向麻、羊毛混纺方向发展,裘皮向裘革方向发展;兔的副产品利用进一步加强。而且,养殖规模向大型化、工厂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不断完善全产业链
窦如海提出了我国家兔业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一是国家和行业应加大对养兔业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统筹规划。二是兔业发展走联合联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路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提高养兔业整体生产性能和科技水平。三是兔产品加工业走科技创新、综合利用、创名优品牌的路子,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生态效益。四是兔品种品系培育向优质高产、高效配套系方向发展。五是研究开发兔肉深加工新品系、新工艺。将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创新技术相结合,增加品种特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要。六是兔毛和兔皮制品向美观、新颖、时尚方向发展。
据记者了解,江油市已走在了国内兔业发展的前列。近年来,该市加快实施1000万只兔业工程,逐步形成了以西屏镇为核心的獭兔产业园区,以10个乡镇为重点的獭兔产业基地和以7个乡镇为重点的肉兔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兔业养殖、兔饲料生产、兔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新闻推荐
8月3日,江油市贯山镇高新村8组村民刘继富(右一)正在查看稻田蟹生产情况。他说:“过去家里种粮食,一亩地才1400元,现在稻蟹共生综合种养后,大大增加了收入,1亩稻田仅卖蟹收入预计就可达1.4万元以...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