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全(右二)和村干部向种植户了解附子生长情况。
本期提示
村“两委”班子成员混日子,服务群众能力弱,群众意见大,是省委组织部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之一。如何整顿?本期报道将针对此情况,结合相关村支部的实际情况,谈经验、说做法。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通村公路全面硬化,居民新居立面崭新,万亩附子种植园长势喜人…… 4月21日,记者走进江油市有名的幸福村——太平镇普照村。很难想象2014年初普照村还是个出行难、致富难的后进村。
要改变团结是第一步
【形成凝聚力,才能干成事】
提及早先的普照村,不仅村民意见大,就连村干部之间也基本不交流。村支书汪廷全告诉记者:“那时大家互不信任,产生矛盾,都不愿意干事,还被评为后进党组织。”
汪廷全2013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每周一次的村“两委”会,每两周一次的村民大会等,并带着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当着全村老百姓的面许下承诺:2014年底以前全村道路全部硬化、新建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
“大家现在是有啥说啥,工作开展起来也方便多了。”普照村妇女干部赵仕珍告诉记者,尤其是去年修路,汪廷全带着党员干部,凡事冲在最前面,而且要求“所有村干部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必须到现场,每天必须签到,无理由不在现场的,就在干部社员大会上检讨”,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干事。
村民安义华告诉记者:“这点不假!村干部每天都在修路工地现场,和村民一起劳动,工作作风转变非常大。现在找干部办点儿事,他们积极主动,跑得比我们还快。”
渐渐地,村干部之间形成了凝聚力,干群关系也逐渐缓和。2014年底全村道路全面硬化,新建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也已竣工,新一届村“两委”讲团结、重承诺的作风,在当地村民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发展找准致富项目
【尊重老百姓意愿,发展产业才有希望】
普照村被评为后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不团结只是其中一点,服务群众能力弱,缺少致富产业,群众意见大,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村民李银春说:“我们村一直有种附子、蔬菜的习惯,但都是小打小闹,上不了规模,卖不了好价钱,一年忙到头,还挣不到四五千元。”
下一步必须找准致富项目!为此,汪廷全个人出资,让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成都、重庆、南充等地学习考察现代农业模式。随后,村里召开村民大会,公开推选出10名致富能手,带头示范搞产业;并成立了江油市地道附子种植农民专合社,扩规模找销路;结合历史悠久的普照寺,打造集农业种植旅游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园……“这就叫用企业发展模式来搞农业产业,思路要创新,更要懂得‘资源组合发展\’。”如今,已流转土地10余亩,年收入10多万元的李银春笑着说。
2014年,普照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3683元,普照村党组织也彻底摘掉了后进帽子,变身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评一评
转作风得民心
普照村村民李银春: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作风转变了,更加务实有效了,这样的干部肯定受欢迎。
太平镇党委副书记谭旭林:普照村“两委”成员用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改变了群众的看法,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江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子国:普照村的改变,关键在于选准了带头人,村“两委”思路清晰,迈开步子,为群众服务,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说两句
找准问题,放手干
普照村新一届村“两委”转作风改思路,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搞农业产业,增收致富,一步步实现了后进变先进的蜕变。再一次证明: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原地踏步,不知道去改变。希望四川省更多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学习借鉴。
新闻推荐
1月15日,在江油市彰明镇,远惠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终二次返利分红,养殖大户正在清点领取返还的3万多元红利。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村民参加合作社、入股企业,发展生猪养殖实现致富。目前,合作社已带动江...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