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学勇 本报记者 曾晓伟
建成调解组织530个,拥有专兼职调解员3900名、调解专家110名,实现了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调解队伍全域化;建立“大调解”集中办公平台,化解历史积案、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领导签批案件130件,成功率保持100%;组织动员1042名政法干警开展“贴民心、强服务、促和谐”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新提升……去年以来,在绵阳市委政法委和江油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油市委政法委以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抓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了江油全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建立“大调解”集中办公平台
着力提升调解工作的实效和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夯实调解工作基础,是提升调解实效与水平的重要前提。去年以来,江油市委政法委把“大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纳入“平安江油”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健全市、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和医疗纠纷、物业管理、征地拆迁、婚姻家庭等十大专业调解组织。目前,江油共有530个调解组织、3900名专兼职调解员、110名调解专家,实现了调解组织网络的全覆盖、调解队伍的全域化。特别是结合村(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整合了调解员与网格员的资源力量,夯实了调解员队伍,做实了各类调解组织。
去年5月,在原档案局建立了“大调解”集中办公平台,整合大调解协调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司法调解中心、行政调解中心、检调对接中心、群众接访中心六大中心,实行“访调、援调、诉调、行调、检调”五大对接;从各领域遴选出调解精英,组建了绵阳惟一的十大类调解员专家库,对江油全市矛盾纠纷进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调解等服务。该办公平台运行以来,共化解历史积案、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领导签批案件130件,成功率保持100%。
坚持矛盾纠纷大排查,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江油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坚持每月定期排查,把每月25日定为集中排查上报日,充分运用“大调解”信息平台迅速准确录入上报。整合公安专业排查、维稳信息排查、综治动态排查、信访专项排查等资源力量,建立“大调解”大排查制度。针对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段,重点排查重点部位、区域、人员,通过梳理分类、分流办理、及时处理,牢牢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去年以来,江油市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涉事主体单位责任和调解工作制度及程序,防止各乡镇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引导各级调解组织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人文等综合手段,提升调解成功率。结合政法系统“千名干警下基层”活动,为每个乡镇配备了一名法官、一名检察官,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了一名律师、一名政法干警,指导调解工作,形成了整体联动、共调矛盾的良好格局。
充分发挥市、镇、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作用,确保大调解工作体系机制有效运行,使江油市各类矛盾纠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中事不出镇(乡),大事不出市”的目标,呈现出矛盾纠纷总量下降、群体性矛盾纠纷下降、调解成功率上升的“两下降一上升”良好态势。自2009年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以来,江油市三级调解组织年均化解矛盾纠纷9000余件,先后有28个单位和39名个人荣获绵阳市级以上表彰。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狠抓源头预防、网格管理、细胞建设
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江油”建设
注重源头预防,稳定风险评估得到了新加强。江油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谁主管(经营)、谁评估、谁负责”,坚决做到“一事一评、应评尽评”。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出台前,广泛听取意见、举行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社会公示等。建立“风险评估先行、防范与化解联动、建设与调解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工作模式,从源头上、基础上和根本上防范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实行网格管理,立体化“大平安”防控体系有了新发展。江油市整合各类平安建设资源和力量,科学划分网格、明确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运行机制,着力打造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具有江油特色优势的立体化“大平安”防控体系,并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村(社区)、乡镇(市级部门、企业)和市三级防控网络,筑牢社会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
加强细胞建设,各类基层行业创建有了新起色。江油市委政法委结合实际和上级要求,部署开展了平安机关、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平安小区(院落)等4大类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和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工地等17大类行业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行业平安促进全市平安”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开展专项行动,法治保障能力有了新增强。江油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侦查、检察、审判职责,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署开展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清理整顿和“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专项行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社会文化环境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整治等行动,举办了法制大讲堂、道德大讲堂等主题活动。
开展城区夜间网格化巡逻,开展夜间网格化巡防工作,江油城区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4.4%,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4.5%;组织动员江油全市1042名政法干警(律师、法律工作者)开展千名干警“贴民心、强服务、促和谐”活动,驻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宣传法制、帮扶困难群众、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江油、法治江油、过硬队伍建设,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有新的提升。
去年以来,江油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树立“大平安”理念,把工作触角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延伸到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各个方面,“平安江油”建设实现了从“保平安”向“创平安”、“社会治安平安”向“社会大局平安”的“两个转变”,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了“平安江油”建设。
继2007年、2010年连续两轮被评为四川省平安县(市、区)后,2012年江油市“三电”保护工作被评为绵阳市特等奖、14个乡镇被表彰为全省保护超特高压线先进单位、与周边8个县区的边界全部被评为省级平安边界线、铁路护路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平安铁道线,并再次被评为“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市”。2013年,江油市综治办、“三电”办被表彰为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坚持群众路线,深化共驻共建
开展好“千名干警下基层”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2013年9月27日,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江油涪滨社区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为数千名居民提供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与救助、就业、卫生、安全、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去年以来,江油市委政法委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牵头与川西北公管中心一道建成了绵阳市首个企地共建社区——江油市涪滨社区,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探索“社区共建、事务共管、文化共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江油是四川省境内铁路线最长的县级市,其中宝成铁路纵贯江油南北,铁路全长113公里,沿线涉及10个乡镇、50万余人。此外,江油境内在建成绵乐城际铁路全长21.6公里、江油至西安城际铁路全长62.8公里,护路联防任务十分艰巨。去年以来,江油市委政法委突出抓组织体系、抓联动机制、抓制度建设、抓关键环节、抓运行保障,切实加强对铁路护路工作的领导。截至目前,江油市境内无一起铁路交通事故、无一起耕牛上道肇事事件,各项硬性指标较历年同期下降100%,连续六年荣获“全省平安铁道线”。
“丈夫去世后,全家仅靠每月200多块钱低保和清扫集镇卫生的收入过日子,父母身体又不好,我的压力很大。”江油市“见义勇为英雄”程廷彪的家属何碧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几度落泪失语。她说,丈夫程廷彪是因为制止精神病患者阻挠贯山场镇灾后重建施工,被火药枪击中牺牲的。2012年3月7日,江油市隆重表彰了一批见义勇为英雄,何碧为丈夫领取了奖金。
让英雄流血不流泪!目前,在江油市委政法委的牵头下,江油已建立并完善了见义勇为基金会,除财政每年向基金专户预拨20万元外,基金会还积极募集社会捐赠,倡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对口帮扶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属。江油市政协委员、江油宏安公司董事长缪云高为程廷彪上初中的女儿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出资2万元帮助程廷彪父母修缮了房子,并在江油城区为何碧申办了廉租房供孩子读书。
现在,江油已有12位企业家与见义勇为家庭结对子、成“亲戚”。为消除见义勇为人员的后顾之忧,江油市出台《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的实施意见》,规定:医疗机构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要尽最大努力无条件、无偿实施救治;民政部门尽最大努力对造成伤残的见义勇为人员优先享受相应的待遇,纳入救济对象予以救济;教育部门尽最大努力对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就学困难给予优先解决;综治委协调相关部门尽最大努力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属的其他困难。
近年来,江油市委政法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化共驻共建,扎实开展政法系统“千名干警下基层”和“挂包帮”等活动,千名政法干警深入群众中间面对面听取意见、解决难题、化解矛盾、宣传法制、指导治安联防,特别是对特殊人群、困难群众和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属的经济现状、生活状况,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制定“1+1”帮扶方案,主动把见义勇为人员家庭纳入政法干警帮扶的重点对象,2名干警联系1户见义勇为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优势,强化对社会管理目标的绩效考核,形成整体联动帮扶的良好格局,以实打实的成效取信于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国家结核病重大专项验收专家组一行5人来到江油市,对结核病重大专项首轮调查工作进行验收。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首轮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绵阳市结核病重大专项工作推进有力、工作扎实,全...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