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江油市首届素质教育成果展在市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冬日暖阳下,全市近两千名师生代表、数百位家长代表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体育场,品诗书画卷、观文艺表演、听丝竹管弦,偌大体育场一时成为师生竞技炫彩的大舞台。置身其境,虽时值寒冬,感受的却是江油素质教育浓浓的春意。
教育重建完成以来,像这样大型的主题活动,江油年年举办。从教师技能比赛,到师生经典诵读,到校园风采大赛,而每一次活动开展,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江油教育迅速而深刻的变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江油,伟大诗人李白的故里,千年文脉薪火相传的热土,正以无限的青春活力,激情书写着中国梦江油篇章的精彩段落,阔步迈向四川教育新的高地!
强基固本
阳春白日风在香
依托震后飞速发展的经济,近年以来,江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2011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高水平通过“两基”国家检查验收;
2012年荣获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
201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通过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验收。
三年建设发展,三年豪迈跨越,奏响的是教育事业高歌猛进的华彩乐章,体现的是江油市委、市人民政府优先规划发展教育的大视野、大气魄与大手笔!
2011年,随着教育重建的全面完成,在江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鲜明的提出了建设“四川教育强市”的发展战略——人文积淀深厚的李白故里再次吹响重教兴学的集结号。
接下来的时日里,四套班子领导频繁深入城区和乡村学校,召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开展教育专题调研,组织教育专项视察,总结过去经验,研讨现实问题,厘清发展思路。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重教兴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优化,使江油教育实实在在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政策制度全面保障。建立和完善教师成长政策激励机制,每两年表彰100名优秀教师,每三年评选200名名优教师,分年召开教育质量表彰会,分年发放校长岗位津贴。现已评选两届江油市名优骨干教师350人。
——教育资金全面落实。从2010到2012年,全市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比例平均达到了35.13%,而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平均为27.76%,教育投入增长比例高出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7.37个百分点!
——学校布局全面优化。全市学校由“十一五”初期的180余所调整为现在的114所,并先后新建诗城小学、中原爱心学校、三合小学、江油外国语学校等城区学校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新增教育用地451亩,新建校舍48.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35.9万平方米,建设18个学校体育馆、31个塑胶运动场、105个乡村(社区)少年宫、57个校外德育基地。在巩固灾后重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规划,近三年累计投入薄弱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3928万元,改扩建校舍面积712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43500平方米。
如今的江油,最漂亮的是学校,最安全的是校舍!
回眸江油教育,因为雨露滋润,所以校园欣欣向荣;因为阳光照耀,所以教育笑靥如花!
创新求变
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1年,江油教育发生的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如期举行,近百名余名校长就教育管理、特色打造、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深度交流讨论;二是教育“双百工程”正式启动,首批名优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巡回献课100堂,组织录制100堂优质课录像送到农村学校让教师观摩学习。
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实则是江油加强队伍建设的创新探索,是整个江油教育生态悄然发生变化的开始。
重建完成后,如何打造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持续均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成为重要命题。由此,抓队伍、强内涵,努力转化重建成果,着力提升教育软实力成为江油教育人的现实选择和不懈追求。
近三年来,江油教育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在队伍建设方面频出新招、力求实效。
——实施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三年两次实施“校长亮剑工程”,公开选拔校级后备干部83人,提拔使用72人;积极推行干部异地交流,三年交流校级干部97人,不断促进干部队伍均衡配置。同时,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组织专项考察、开展专项培训,狠抓管理能力建设。现全市有14名绵阳市级以上优秀校长,一支观念新、业务强、作风实的管理队伍初步形成。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师德师风巡回宣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专业技能比赛、名优教师巡回演讲、名师名校宣传展播等活动为有效载体,重师德、抓师能、塑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近三年共投入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390余万元,组织各级各类专业培训15200余人次。现全市有省级骨干教师98人,绵阳市级骨干教师502人,一支素养好、业务精的骨干教师队伍正茁壮成长。
——实施农村教师稳定工程。落实绩效工资中农村教师月人均110元、山区教师月人均300元的补贴政策,解决山区乡镇教师月人均150元的工作运行经费;全面推行农村学校教师轮换制度、超编学校教师分流制度和新教师山区服务期制度;扎实开展骨干教师定期支教和送教下乡、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城区学校培训学习等活动,近三年交流、支教教师总数达到1694人次。以激励留人才,以补给增后援,以帮扶强力量!确保了农村教师进得去、留得住、能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好校长催生好的学校,好教师带来好的教育。因为江油教育人才队伍的精彩,孕育了江油教育无限生机与活力!
提质增效
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又是江油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段辉煌历程:
高考上线人数年年攀升。2011本科硬上线3132人,上线率58.5%;2012年达到3642人,上线率62.5%;2013年达到3783人,上线率65.84%。
梦圆名校学生逐年递增。2011年7人跨入北大、清华,2012年达到9人,2013年达到10人。
四川高考状元花落江油。2013年江油本土应届学生刘峻豪以669分勇夺四川省文科状元桂冠!
捷报年年传,心潮逐浪高。优异的高考成绩已经成为江油教育的一大亮点,李白故里的一张名片!
这是江油教育人的骄傲,这是所有江油人的骄傲!
还不仅是这些。近年以来,江油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首位衔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格局,成为优质高中教育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优异的质量更源于过硬的管理。早在2011年,江油教育体育局在思考年度工作重点时便将当年确立为管理能力提升年。随后坚持常抓不懈,打出了一套套漂亮的组合拳。
——在求实上下功夫。规定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必须上课,所学任所教;规定全市中小学校长每年必须参加赛课活动;规定教体局机关干部每月必须到所联系学校听课3节以上;规定寄宿制学校校长每周必须驻校三个晚上。严格的规定让管理者浸泡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一线,教学过程管理得到有效强化。
——在创新上做文章。组建7个义务教育教学研究联合体,搭建校际交流新平台;组建5个名师工作室,强化名师带动和引领;持续实施“双百工程”,每年组织名优教师录制优质课100节,送教到校100节;编印《江油市中小学管理工作经验集》,编辑出版《江油教育》期刊,不断提炼总结学校管理经验,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评价上求实效。严格执行《江油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每学年进行全覆盖的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效益的跟踪考核;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实行分类评价、达标评价、发展性评价,不看名次只看差异水平;对普通高中实行目标管理和差异评价,引领校际之间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红杏一支报春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是江油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不断践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结果。是江油教育人有效作为,不断贯彻教育新理念、落实管理新举措的必然结果。更是全市学校锐意进取,不断实施新课改、总结新经验的必然结果!
创建特色
百般红紫斗芳菲
2013年8月,在湖南卫视火爆全国的“快乐男声”电视选秀节目中,江油一中去年毕业,现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的白举纲挺进全国前三强,一时星光闪耀,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人们对“快乐男孩”白举纲成长的关注,实质上是对江油实施素质教育成效的关注,是对学生成才路径多元化选择的关注!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近年以来,江油教育锐意改革创新,着力开创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
——面向全体确保公平。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全面建成以特教学校为主体的“三残儿童”入学保障体系;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全市9246名留守学生专项档案,依托全市乡村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起留守学生关爱成长新平台;科学划分学区,完善城区学校服务功能,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强化专项督查,坚决杜绝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对学生作息时间、家庭作业布置、教学进度计划、规范教学用书等方面专项督查督导;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对小学六年级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实验纳入学校质量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德育实践教育。连续八年开展小学生“阳光小天使”活动;连续十年开展初中生“青春风采”辩论大赛;连续六年开展高中生主持人大赛;持续三年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公益大行动;持续四年开展文明行为“十星校园”、“十星学生”创建活动。2012年,江油学生志愿者街头服务情景入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科学全面规划,着力重点有序突破,以“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培育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以体现和传承江油“武术之乡”精神为主旨,着力打造学校艺体教育特色。
乘势而为,感恩奋进;天道酬勤,回报丰硕。
——三年多来,素质教育亮点纷呈。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上,花园小学学生敬璐吉制作的《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荣获金奖;在第九、十、十一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江油实验学校20人次获一等奖。
——三年多来,艺体赛事成果丰硕。中学生女足队员张琳艳入选国家女子少年队;中学生女子足球队分获2010年四川省中学生女子足球联赛亚军、四川省运动会亚军、2013年四川省中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冠军;先后有104名女足队员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先后有300余人次在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中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
——三年多来,学校特色日益彰显。全市已创建5所四川省艺体特色学校、3所绵阳市艺术特色学校、13所绵阳市体育特色学校、18所绵阳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全市建成覆盖城乡的105个乡村(社区)少年宫。
回首过去,重建后的三年历程,江油教育发展波澜壮阔;展望明天,教育改革洪波涌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江油教育将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在新时期扬帆远航!
本版撰稿 徐永泽 黄 涛
风采大赛
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
学生阳光大课间
校园艺术节文艺调演
新闻推荐
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江油2013年度三项专利实施项目通过评审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江油市获悉,江油2013年度三项专利实施项目评审全面通过。近年来,江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绵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转化实施的意见》...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