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说得通俗一点: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思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用于社会生活中。它具有非常强的德育功能,这是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时要突出的重点。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会与其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社会这个群体组织里,个人品德决定着大家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从而形成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认识,无形中就确立了你在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品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上,也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未成年人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未成年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
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未成年人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形式“活动化”活动是未成年人认识的源泉,是未成年人发展的基础,品德在社会生活中,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同时思品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品德在生活中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很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形式,都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品德在生活中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我和孩子们的喜欢。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未成年人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未成年人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努力在教学中架设从学习到生活、活动的桥梁。
因此思品课的教学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
思想品德课必须运用活动化教学,通过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直接体验,升华为新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道德知识的机会。通过践行既有利于掌握知识,陶冶情感,还有利于发展能力,提高觉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的典型事例,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的活动不等于具体事例的简单罗列,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感情;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的平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这些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而应该“吃透”、领悟这些活动并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践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超越文本、体验情感、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追求个体文化新生命、达成个体创新的意义生成的世界。
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将内容的呈现与展开活动融为一体,也就是真正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因而在此环节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开展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限制学生,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灵活解开学生的“盲点”,去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是本课程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处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应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的矛盾和冲突中,善于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品德与生活》课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做人——“学做真人”。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让孩子分享真善美的地方,是放飞孩子心灵的天堂,也是唤醒和激活教师的心灵智慧,沉淀教育功底的殿堂。
“课堂虽小,意义却大,它使我们一步一步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江油市武都初级中学校 陈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江油市教体局机关干部职工参观了江油工业展览馆。展览馆位于江油工业园区创业中心大楼一楼,展陈面积1400多平方米,以实物、图片、沙盘及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全方位地展陈江油市工业...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