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综合实践,语文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人文素养的课。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以文怡情、以情炼意、以意导行,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也就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核心。
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形成充分的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地告诉学生所谓标准答案,那就只能固化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知识的“复印机”,学生的心理接受意识很难受到影响,也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首先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尝试让学生主动、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我的读书实践”,然后提出要求:“你对本学期的阅读有何计划,对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我读我快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循序渐进的难度设计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难度梯度式的教学设计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三步培养法”
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文到义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中心。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静态积累阶段——以文怡情
这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持续的的过程。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夯实字音、字形、字义的知识基础;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动态理解阶段-以情炼意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培养判断力。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
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培养想象力。这里所说的想象力主要指联想能力。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客观评鉴阶段-以意导行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江油市含增镇学校 何苗)
新闻推荐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的课程性质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两个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