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快两岁了,感谢党的政策和计生干部,如果没有他们帮忙,实在感觉生活没有什么奔头了……”9月11日,罗先银、胡国蓉夫妇看着牙牙学语的女儿罗紫嘉,心里乐开了花。
小紫嘉是“5·12”地震后,江油市再生育家庭首个试管婴儿。地震中,罗先银夫妇12岁的独生女儿不幸遇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想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当时胡国蓉已经41岁,再生育明显不现实,夫妇俩只能长吁短叹。经江油市人口与计生系统干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胡国蓉终于鼓起勇气去做了孕前检查,通过一系列检查、治疗、专家会诊、评估,确定她不可能再自然怀孕生育。这一消息,让夫妇俩再次陷入痛苦中。在此情况下,该市震后再生育领导小组又派出服务队将胡国蓉送往成都接受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治疗。从灾后心理疏导到植入胚胎,人口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到其家中了解情况,给予科学指导,跟踪服务。2011年2月,经过两次植入,终于成功确诊怀孕。2011年11月5日,胡国蓉顺利生下女儿。由于其家庭困难,江油人口计生局为胡国蓉解决了部分费用,从震后再生育资金中为其解决了从怀孕到分娩的全部费用。
像罗先银、胡国蓉这样,享受灾后再生育服务的妇女还有很多,家住江油市小溪坝镇阴坪村七组的宁忠英也是其中一位。其震后再婚后怀孕时出现皮肤瘙痒,被诊断为妊娠胆汁淤积症,在江油人口计生局的关爱下,顺利剖宫产下一男婴。
据了解,2008年地震后,江油人口计生局迅速启动“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鼓励符合政策的家庭再生育,帮助他们提高控制生育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为符合政策的再生育夫妇发放“再生育免费服务卡”,建立再生育技术服务档案,对拟再怀孕对象进行不孕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促进其受孕生育,并针对每一对夫妇的具体情况,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订“震后再生育关怀-绿色通道”专项医疗服务协议,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
与此同时,他们还强化服务措施,以“送两险”(意外伤害险、母婴安康险)等行动解除再生育对象的后顾之忧,做好分娩后的随访服务及0-3周岁的婴幼儿监测跟踪服务;对已孕对象开展分类保健服务,对35岁以上的孕妇重点监控,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确保每一位再生育对象安全分娩;对流产对象进行流产原因分析,请专家评估并指导再次受孕等工作。
通过五年的努力,江油市震后再生育成绩斐然:截至目前,该市121户再生育服务对象中,除自愿放弃和不具备生育条件的46户,已经成功帮助50个家庭实现再生育,共计51个新生儿(其中:含一例双胞胎),完成比例达76.92%。让地震中有子女死亡和伤残的家庭享受到实惠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和关怀。
(刘永琴 李蕊 杨桦 本报记者 彭雪)
新闻推荐
发展现代农业 圆山区群众致富梦□余文洋 (江油市云集乡政府)
记得小时候,妈妈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回答说到城里公园玩,还要买玩具车。读高中了,我在城里读书,我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出人头地。大学毕业后,面对社会,我又有了新的梦想……四年前,组织选派我到云...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