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眷恋灯红酒绿的现代城市生活,不贪图大酒店经理的“白领”地位,年仅20岁的王小川回到故乡江油市方水乡西林村,接过爷爷手中的猪食瓢,当起了猪倌。得知他的事迹后,74岁的养猪大王刘定国赶到方水,参观王小川的养猪场,感动于他的创业精神,当场收他为徒,准备将自己40多年养猪的经验传授给他。
A酒店白领 回乡养猪
家住江油方水乡西林村的王小川,生于1993年,2007年初中毕业后,就到绵阳城里打工,他守过停车场、当过门童、端过盘子、干过厨师,打拼了几年,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刻苦,去年10月,在绵阳某大酒店当上餐饮部经理,成为不少人羡慕的“白领一族”。然而这个白领干了不到半年,今年春节后,小川就和女友双双辞职,回乡接过爷爷王继元的猪场,当起了一名猪倌。
原来,过了春节,爷爷王继元就年满65岁了,而猪场的活不少是体力活,如搬饲料、清理猪粪等,爷爷干不动了,而小川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不愿喂猪,加上小川也愿意,爷爷就把一个年存栏上千头的养猪场,交到了小川手里。
B敢想敢干 青春飞扬
当天,记者一行驱车出绵阳城区,沿绵江公路前行过了龙门后,就拐上了到方水乡的水泥路,短短三四公里路程,很快到了王小川的养猪场。只见这里青山环抱、溪水长流,几栋现代化的农房,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
王小川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习成绩不够出色,父亲常常说,不好好读书,将来只有养猪。可王小川对于养猪一点都不排斥,看着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养猪,从家庭式的小猪圈,渐渐扩大规模,到地震后扩大成存栏千头的养殖大户,小川非常佩服。所以,当爷爷说自己老了,干不动了的时候,小川站了出来,说:“我来!”
今年3月,爷爷卖掉自己养的最后一批肥猪,把空荡荡的猪场交给了王小川。小川拿出自己几年的积蓄,又向爷爷借了几万元钱,在方水乡附近收购了六百多头小猪,向饲料商贩赊了10吨饲料,开始了自己的养猪生涯。
C养猪大王 收他为徒
养猪其实是个技术活,王小川接手猪场后,才慢慢感觉到知识的匮乏。他如饥似渴地从网络、书本、报纸上了解养猪的相关知识,有一天,他突然从《绵阳日报》上看到,养猪大王刘定国现在还在养猪,王小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爷爷,爷爷告诉他,自己当年养猪,就从收音机里听到过刘定国的养猪讲座,也买过刘定国编的养猪知识手册。
小川有个梦想,就是要当面向老前辈请教一下。通过朋友牵线搭桥,近日,刘定国冒雨从安县秀水赶到了江油方水,来看看这个90后的养猪后起之秀。“仔猪是啥子品种?”“每公斤饲料出肉率多少?”“疫病是怎样防治的?”一见面,刘定国三言两语就问清楚了王小川养猪场的情况。“不错!”老先生笑眯眯地评价道。王小川赶紧请老先生换鞋子,走进猪舍,指导他养殖方面的技术。
参观完猪舍后,刘定国现场指出了王小川养殖技术的不足,希望他关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联合周边养殖户开办养猪合作社,发展国家扶持的生态养殖。王小川也不时向老前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讲述自己的梦想。恳切的言辞、迫切的心情,让刘定国深受感动,74岁的老养猪大王说:“我收你当徒弟吧,把我毕生的养猪经验传给你!”王小川感动得热泪盈眶,慌忙跪倒在地,大声说:“感谢师父,徒儿一定不负您老人家的期望,一定把养猪事业发扬光大,为老百姓养出更多的放心猪。”
(本报记者 孙兴伟 实习生 陈聪)
新闻推荐
据科学研究,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具体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易于为他们模仿与接受。古往今来,多少至理名言和生活实例都足以证明这一点。古代教育家孔子曾云“其身正,不...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