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书本。学会阅读,无异是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笔者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使他们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光是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时要敢于产生怀疑,也就是我们说的质疑阅读。前人和今人都主张阅读要思考,要发现疑难,认为:如果阅读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孟子说:心的职能就是思考。思考才能得到所要学的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朱熹说:阅读而没有疑难,读到这种程度才会有进步。开始阅读的时候,还不知道有疑难,接着,就会逐渐有了疑难。再往下读,就会处处遇到疑难。过了这个阶段,疑难慢慢地消失,直到融会贯通,不再有任何疑难,这才是真正的阅读。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说过,光阅读不善于思考是不行的,不思考便不会有新的收获。光阅读不思考,结果就会变以书的奴隶。
可见,阅读时必须深思多问,不要轻易放过,而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或者走马观花,收获很小;阅读时,如能反复思考,就可以起到消化、吸收、运用和发现问题的作用。
笔者在进行《故乡》教学时,班上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1.为什么文章前面写二十年来“我”时时记得故乡,而当“我”离开故乡时,却又不感到留恋呢?2.《故乡》要表现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的破产,写了闰土的前后变化不是已经足以表现这个主题思想了吗,为什么还要插进个杨二嫂呢?3.闰土和“我”是一代人,永生和宏儿又是一代人,作者写永生和宏儿跟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说明上一代人身上发生过的事情会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显示了学生们对知识理解的尝试,也说明了他们头脑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读完一本书,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看看别人是怎样质疑和评价的,再与自己的观点加以比较是大有益处的。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本书,不同读者的评价经常是不一致的。就拿《红楼梦》这部举世闻名的著作来说吧,“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鲁迅语)。笔者在进行 《订鬼》教学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提出疑问,说:“文章里‘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这两句不对称。上句的‘日\’是名词,下句的‘卧\’是动词,怎么对得起来?而且‘日\’和‘昼\’意思重复,这样写也不见得好。”无独有偶,近代学者曾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日\’疑是‘觉\’之坏字,下文‘觉见卧闻,俱用精神\’即承此为文。”这是很有见地的。这位女生不迷信名家,敢于质疑,提出一般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说明了学会了阅读,而且有创见。
阅读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独立学习的开始。学生们阅读,往往粗看一遍,自以为都懂了,而事实上并没有全懂。阅读无疑的学生,不妨多问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这样立意构思?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自己写类似的文章会写成怎样吗?会用什么词语、那些描写手段来体现人物的性格?……
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疑问自然就来了,这便是使阅读无疑变为有疑,而动了脑筋就一定能够解决疑难,使有疑又变为无疑。审慎阅读,对书中的每个重点、论点或问题作认真思考、比较、分析,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从无疑处寻找疑处,再从有疑中想法释疑,最后达到疑问全解为止,这是一个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重要环节。
(江油市含增镇学校 赵仁君)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6日,江油市武都镇社区秧歌队在场镇开展“争创文化示范乡镇,争做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巡游活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宣传争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统美...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