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气略显干燥。3月13日,在江油市武都镇永放村五组司家山通乡村道,一位中年汉子顶着太阳,站在混凝土运输车后,指挥司机翻倒混凝土。这个中年人叫司光伦,正在铺设的水泥路是由他垫资160余万元后开工的。
从永放村到山下的村级道路,由于多年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村民出行极不方便。“村里这条泥巴路,一到雨天就无法通行。去年,村里一名60岁的老人得了病,救护车开到山下,开不上山,只好找人用滑竿抬下山去,实在不方便。”养殖大户任中云说。
永放村5组种植大户代志友去年种的西瓜产量达5万多斤。几场大雨后,西瓜运不出去,大部分烂在地里。看到水泥路铺到家门口,代志友笑哈哈地说,“今年就不怕西瓜烂在地里了。”“到5月底,这条水泥路将全部修通。到那时,乡亲们走在路上,再也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司光伦告诉记者,这条垫资修建的水泥路长约5公里,宽3.5米。目前,已铺设了2公里。
现年50岁的司光伦在永放村出生,并在村里长大,初中毕业后,一个人到平武学泥工手艺,20多年前选择了下海。几经打拼,他事业有成,先后成立了建筑公司和劳务公司。致富后的司光伦,不忘建设家乡。“多年来,因为永放村不通水泥路,所以没有企业愿意来村里搞种养殖,村民也就无法在家门口发展挣钱。修好了路,这些问题就可能解决了。”在他看来,垫资修路造福乡里,比把百万现金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更有价值。他说,村里每年收入不多,无法负担修路费用,自己垫资修路,并不指望村里马上把钱还上,只要乡亲们能走上水泥路,就很开心了。
(曹阳 本报记者 成和平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江油市战旗镇扎实推进“三园一湖”的建设实施,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战旗镇整合各项资金,加快石庙村“双椒”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让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融为...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