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新安镇一角
□ 胡晓莉文/图
深 冬 时节,行走在李白故里江油市广袤的乡村,一块块重新整理的土地肥沃松软,一支支新建、改造的沟渠里流水“哗哗”,一条条宽阔的乡村道路径直通向寻常百姓家,一片片富于特色的农业产业正集中连片推进……放眼望去,碧绿的田野里处处充满着生机,散发着活力。
2012年,江油市借力中央、省、绵阳市“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东风,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以奋力实现全域灌溉为抓手,按照“整合项目、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服务产业”的原则,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2012年11月,江油市被省水利厅评为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市)。
一幅幅产业发展、交通顺达、沟渠相连、绿意生态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A
整合多方资源 打造示范新亮点
新安镇黑滩村是“果语花溪”万亩产业园的核心区,现已建成以猕猴桃、早熟梨、葡萄等为主的1万余亩连片产业区。12月26日,暖暖的冬阳里,“果语花溪”显得格外迷人,一眼望不到头的产业基地,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洁净清澈的堰塘水库,通往清幽处的“葡萄长廊”,俨然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农业公园。“过去几年,黑滩村大力实施土地流转,集中重建资金打造产业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园内部分农田、道路和渠系还不够完善,明显地制约了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新安镇党委书记黄建告诉记者,为了助推产业发展,今年市上将新安镇列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有效整合了水利、农发、国土等6个部门的11个项目的7000多万资金,对园区水源工程、渠系、道路、农田等进行全面治理,让黑滩村快速成为了江油“产村相融”的新典范。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果语花溪”已引进伊顿、金蓉等8家农业公司入驻,未来两年,江油还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辐射贯山、战旗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努力建成具有3万亩规模的,集产业发展、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农村综合体。
新安镇仅是农建助推产业活力示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江油坚持“服务产业、示范带动、分类指导”原则,从平坝、丘陵和山区乡镇各自实际出发,建立了绵江产业带、新安和石元乡铁坪村三个示范区,成为了各个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和样板。
2012年,示范区共新建和改造渠道133.43公里,新修整治山坪塘48口,整治石河堰8处,新修整治蓄水池25口,新修改造提灌站4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03平方公里,河道生态治理1.38公里,机耕道建设26.88公里,机耕桥建设2座,田间道路8公里,田间渠道12公里,改良土壤0.3万亩,土地整理0.7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56万亩,人工造林植被恢复0.06万亩,植树696株,沼气池建设300口,居民集中点污水沼气净化池1处。
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B
依托重点项目 掀起农建新热潮
入冬以来,江油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沉水水库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可望在明年初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惠及马角坝、厚坝、二郎庙、文胜4个乡镇灌区群众5.4万人。
水库塘堰项目、渠系精修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通村水泥路项目……今年以来,江油坚持以项目为依托,积极整合涉农资金,鼓励群众筹资投劳,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热潮。
在江油市农建办副主任尹德强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江油市2012年度“大禹杯”评比资金明细表》。表上罗列了包括农发、国土、农业、交通、林业、水利等6个部门的近百个农建项目及其资金明细,其中既有投入上千万的通村水泥路工程、土地整理项目等大项目,也不乏投入几十万、上百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灌站建设、退耕还林、“五小水利”等小项目。
今年以来,河口镇先后实施了金土地整理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两个项目国家财政投入1700多万元,共整理土地8000余亩,新建3米宽机耕道14公里,精修山坪塘48口,渠系21公里,蓄水池20口。“以前的田地既小块又高低不平,种植起来成本较高不说还费神费力,经过整理后就不同了,田成方、渠成网,小型农业机械也能进地作业,可省事了!”金土地整理项目涉及统一、石寨、文星三个村,一提起农田水利建设的好处,村民们个个竖起了大姆指。
据介绍,今年仅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就惠及河口、方水、新兴、东安、重兴五个乡镇,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是硕果满枝。2012年,全市农建完成总投资7.18亿元,修复水毁工程230处,机耕道建设88.27公里,渠道防渗469.35公里,精修山坪塘436口,高标准农田建设4.77万亩。新增蓄水能力68万方,新增和改善灌面达到10.48万亩。
C
建立三个机制 创新建管新模式
建好农田水利设施是前提,管好用好建设成果是关键。江油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和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管并重的管护机制和强化督查的考核机制,确保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扎实推进。
拓展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从政策上,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十项民生工程”逗硬实施,市级财政每年对小型工程建设的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在金融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和国外贷款,投入重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在吸纳社会资本上,鼓励民间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和支持采取合资、独资、租赁、承包等方式参与建设。在调动群众积极性上,按照“政府引导、民主决策”原则,用活用好“一事一议”,大力支持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建管并重,深化管护机制。在确立施工方上,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一事一议”民选施工队伍,构建以“村民质量监督小组”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资金管理程序,实行先建后报、按进度分批预付等制度,在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的同时保障了资金安全。在管护上,支持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原则,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有效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民主化进程。
加强督查,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还在年初,江油就下发了《2012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通知》,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和建设内容,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由市目督办进行逗硬考核和奖惩,确保了全市各项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新闻推荐
□雷兴双訚纬韬文/图新目标、新任务,站在新的起点,追赶跨越的号角催人奋进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春来临之时,“谋”成为新年伊始的关键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绵阳市委六届五次...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