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江油市九岭镇苏溪村成片规模发展折耳根,亩产值最高达1.6万元,成为全市有名的“万元村”;安县兴仁乡长沟村发展山地土鸡、獭兔、肉鸭、禽蛋等,农民人均年收入由两年前的4100元增加到1.1万元……这仅仅是绵阳市结合“挂包帮”工作,开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绵阳市借助“挂包帮”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措并举推动示范片建设,着力打造绵三盐、绵梓两个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带,绵江平、绵安北两个特色种养业发展产业带。通过示范片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持续增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求,2009年9月,绵阳市首批确定了3级10片43个乡镇、217个村、28.5万农民开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并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确定了“一核四带”产业布局和“一基五化”的发展路径。同时,绵阳市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建立起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财政引导和资源整合,市财政直接安排1.5亿元资金专项支持示范片建设;并通过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带动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资金以及农民投入等方式,共整合资金39.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落民居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在建设过程中,绵阳市突出产业发展核心,坚持打破行业和乡(镇)、村等行政区划地域界限,大力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引导各地大力推行成片规模发展。
截至目前,10个示范片连片发展种植业19.32万亩,规模养殖户达到8331户,参与示范片产业发展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分别达到80家、146个,有效带动了产业效益增长。示范片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774元,比全市平均高504元,新农村示范片28.5万农民已经率先过上了和美幸福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刘鑫)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江油市八一乡天台村3组女孩刘苏鑫,不幸患上脑瘤后,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前后获得9万元捐助。近日,绵阳、江油市卫生局、绵阳市中心医院相关领导及医护人员到小苏鑫家进行慰问和回访...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