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东北汉子到江油 守望诗仙李白6年

来源:绵阳日报 2012-11-16 04:06   https://www.yybnet.net/

11月4日,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居陇西院前广场上,“李百诗亭”静静伫立。诗亭里,案几前,一名长须男子挥毫泼墨,在宣纸上写出“舍得”行草大字,他,就是6年前追寻李白诗魂来此,以“亭”为家的李百。

为普及李白文化,李百把李白故事、诗歌编成歌曲等;从2011年8月起,李百还拿出自己售卖诗书作品所得的微薄收入,每月捐1000元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用于援建贫困地区的“母亲水窖”。

1.

抛妻别子到江油

李百原名李洪斌,今年52岁,在黑龙江省青冈县农村长大,曾当过兵,做过销售经理等。2006年,李洪斌从电视《百家讲坛》偶然间看到介绍诗仙李白的千古诗篇,他一下子就迷上了李白的诗,并决心扛起弘扬李白诗魂的大旗,为明志,他改名“李百”。

作为一对年少儿女的父亲,做织补绣花小生意妻子的丈夫,李百是家中顶梁柱,他要背井离乡独自前往四川江油追寻写诗之梦,家人很不理解也很担忧。可是,对李白已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他,在2006年正月初,怀揣一本字典离开家乡来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李百说:“在李白居住过的老屋待了十多天后,当地政府得知我要为弘扬李白文化做实事时,免费给我提供了这个书画亭,我就算在这定居下来了。”

一周后,“李百诗亭”开张,李百说:“就在这间诗亭里,我打了两年地铺之后才有了一个折叠床,没有电,每晚点燃蜡烛我也要写诗。煮饭就用蜂窝煤,有两次还差点煤气中毒。”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亭子,既是工作地,也是平时生活起居的处所,一位不习惯四川湿热天气的东北汉子,却在这里足足待了6年。直到今年8月份,当地政府给李百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他才过上了有水电气的生活。这些年来,不论阴晴雨雪,春夏秋冬,都可见须发飘飘的李百为游客题诗作对。李百说:“诗歌是我最好的伙伴,开心时,他陪我笑;烦恼时,写几句诗,郁闷的心情大为舒缓。”前来游览的游客们对李百别妻离子、千里投奔江油的行为难以理解,他却笑着说:“灵山圣水,魂牵梦绕,别无他想。”

李百在江油呆得久了,孝敬不了老父、照顾不了妻儿,妻子要他回去。2008年底,李百回了一次老家,妻子说什么也不要他走了,把他关在家里。他却换了一套儿子的衣服,留了张字条,翻窗而去,回到李白故居青莲镇。李百说,如今,他的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小儿子中学毕业后学手艺,两个孩子都成才懂事,也理解他这个当父亲的追求,让他很欣慰。

2.

守望诗仙六载

在“李百诗亭”上,记者看到了几幅特别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副对联“江拂青岭李桃放,油打莲花白浪逐”中,巧妙地把江油、青莲、李白用了进去,不仅向人们描绘了李白故里美好的春光,还告知了读者李白是江油青莲人。

李百说:“离开家乡前,我从未写过诗,刚来青莲时,我只是学习作诗写字,不敢拿来出售,后来我就把我写的字和诗放在亭子里,让来往的游客指出不足,然后再修改,我就一点点成长起来。”就这样,2007年秋,李百卖出了他的第一份诗作:满目黄花满眼春,亭前梅放暗香沉。一帘幽境一帘梦,半是神仙半是人。

会拉二胡、会写字、会用名字作诗……渐渐地,李百的名气大了起来,前来买字对诗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我记得诗亭刚开张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李白有才何需李百台\’,当时这句话着实让我震惊了一下。”

在李百的影响下,会作诗、爱作诗的人更多了,大家不仅吟李白,也开始写李百。太白碑林管理员杨永洪就专门作了一首“丹心照月志如天,淡对红妆亲半边。七尺男儿计安在,投身世界李大千。”来形容李百。

3.

捐建“母亲水窖”

“捐舍半杯水,助得满窖泉。”李百还有一个身份——母亲水窖终生捐献志愿者。2009年,李百在收音机里听到西部“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公益项目时,出生于农村的他对那种缺水干旱的疾苦深有感触,从那时起,他决定要为“母亲水窖”做一点事情。从2011年8月到现在,每月坚持从出售诗词、字画的微薄收入中挤出1000元,捐建1口“母亲水窖”,已经成了李百生命中雷打不动的任务。到今年10月底,他已捐出了14口母亲水窖。

李百说,他捐建“母亲水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感恩”。2008年,他在李白故居亲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经历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他虽然是个异乡人,但李白故居的干群从来跟他不生分,有什么赈灾用品都算上他一份,让他始终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谐。为感恩,李百把自己手机号码的最后三个号申请为“512”,意思为“我要爱”!“5·12”地震,青莲遭遇地震的袭击和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太白碑林景区陷入瘫痪。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周炜邀李百到上海发展。周炜是在江油旅游时认识李百的,谈起诗歌,两人相见恨晚。李百到上海后,周炜不仅给他安排了住处,还给他不低的工资。李百说:“我除了写诗啥都不会,我就讲李白故里说李白吧。”李百在上海呆了三个月,向周炜的员工普及了三个月的李白文化。当他听说太白碑林重建结束,将对外开放时,便谢绝了周炜的挽留,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李白故居。李百说:“江油是弘扬李白文化的大舞台,我是弘扬李白文化的一个小角色,我必须回来。”

2010年10月,著名话剧艺术家、“李白”扮演者濮存昕率北京人艺重排话剧《李白》班底,莅临江油市青莲镇太白碑林,举行《李白》赴川渝鄂巡演的新闻发布会。经江油市市长引荐,李百将自己精心创作的李白诗歌《将进酒》书法作品赠送给濮存昕。按李百的话说:“你在话剧舞台上扮演李白,我在现实生活中扮演李白,我们都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啊!”

在狭窄的亭子里一住就是6年,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下来的。在自己的生活还比较拮据的情况下,却热心投入公益事业,这也是这位东北汉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我们相信,有信念的人,一定会实现他的梦想。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钱双 文/图)

新闻推荐

省教育厅专家组一行来绵阳市督查“国培计划(2012)”工作落实情况

本报讯11月8日,由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李曦处长带队,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四川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主任李志全教授任组长的省教育厅“国培计划(2012”工作督查组,对绵阳市“国培计划(201...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学校里的银杏树2012-11-20 09:43
猜你喜欢:
评论:(东北汉子到江油 守望诗仙李白6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