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因其高超的技术要求、极大的危险系数,被喻为“在刀尖上跳舞”。在绵阳电业局,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书写了电力人的众多传奇,由此被称为电网“特种兵”。11月19日,记者见到了这支特殊的队伍——输电线路工区带电队。
首开先河
进入超高压电场不是梦
“一定要注意安全!”见到输电线路工区带电队队长冷昌霖时,他正在给即将赶赴江油市马角坝抢险的队员交待注意事项。记者跟随队员来到抢险现场,只见两台带电作业车高高升起,身着橙色绝缘服的抢险队员在做好安全准备后,进入500KV超高压电场,开始更换直线绝缘子。不过20分钟时间,任务完成。
冷昌霖是个有心人,在电业作业队呆了11年之久的他,工作之外,一直潜心钻研超高压电场相关技术。“以前我们只能进入10KV的电场。”冷昌霖告诉记者,随着电网的发展,500KV线路在电网中运用越来越广泛,2004年,带电作业队开始采用绝缘服,大大提高了安全保障性,也让冷队长对进入500KV电场充满了信心。
2007年6月,由冷昌霖和其他经验丰富的同事组成8人输电线路工区带电队,开始正式书写属于这支队伍的传奇。结合实战经验,输电线路工区带电队开始详细研究进入超高压电场的方案,同年7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后,带电作业队首次完成了进入500KV超高压电场的任务。“这一突破,能一次给广大老百姓多供电量300-500万千瓦时。”冷昌霖自豪地说。
技术创新
带负荷更换跌落开关
冷昌霖带记者参观了目前最新的电力作业设备,包括绝缘硬梯、绝缘平台等。“正是有了它们,我们才能更安全的工作。”冷昌霖告诉记者:“‘5·12’特大地震期间,我们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各处抢修。”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高效的工作方式,而此时,一直沿用的无负荷带电作业方式暴露出不足。
“虽然我们可以保证作业点所在的10千伏高压线路不停电,但作业点后端仍需停电。一停电,不少企业都没办法工作,同时也影响到百姓的生活。”2008年7月,冷昌霖琢磨起了带负荷作业。
“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必须自己摸索总结。”冷昌霖说。2008年10月,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试验和总结,他带领队员在绵阳10千伏新永一线四村支线首次进行了带负荷更换跌落开关。半小时后,整个项目顺利完成,全队队员激动不已,相拥呼喊。冷昌霖说:“一次这样的带负荷作业,可以为老百姓多供电量750千瓦时。”
首屈一指
带负荷更换配电变压器
“5·12”特大地震抢险的一次经历,让军人出身的冷昌霖陷入了沉思。“当时一个病人在八医院急需手术,正好遇到需要更换变压器。生命关头,我们只能采取非常规手段进行操作。”冷昌霖说,尽管当时病人及时得到救治,但对于全队队员来说,这种做法却非常危险。于是,冷昌霖开始思考能不能实现带负荷更换配电变压器,“这一想法挺大胆,当时在全国几乎没有人能实现。”
2009年,工作队开始正式研究带负荷更换配电变压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实验、改进,2010年9月,冷昌霖带领全队队员在高新区10KV普环三线成功更换了一台运行中高能耗400KAV配电变压器,成为西南片区绝缘平台带电作业“第一人”。
从队伍成立至今,冷昌霖带着输电线路工区带电队共完成了各类带电作业7052次,累计多供电量12000多万千瓦,减少了停电损失上百万元。
冬季是用电高峰期,“迎峰度冬”成为输电线路工区带电队目前的工作重点。“为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我们随时准备赶赴前线,让老百姓远离停电烦忧。”冷昌霖说。
(王筱静 记者 张迪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蜂惊扰村民,涂料厂噪声扰民……近段时间,市民反映给市长热线的热点问题,经热线平台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均得到解决。反映:马蜂村里筑巢处理:消防及时摘除日前,江油太平镇双胜...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