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媛 实习生 黄丽
“我要用知识和汗水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2004年,源于回报家乡的特殊情感,康亮从海南回到了家乡江油市云集乡牛郎沟村,矢志为家乡的发展奉献青春,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业天地。
不甘平淡 自“砸”饭碗回乡创业
“去大城市,找个稳定、体面的工作。”2004年6月,康亮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和所有普通家庭所期望的一样,康亮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毕业后能够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不负众望的康亮顺利进入海南省一家大型养殖场上班。
本想在这里大展拳脚的康亮,在工作2个月后,对平淡的上班族生活失去了激情,毅然选择了辞职。回到绵阳后,康亮先后在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等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段过程中,康亮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因为他明白这是为自己将来创业积累经验的一个大好机会。通过积累,康亮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2004年底,康亮辞去了工作,回家乡准备创业。
看到儿子创业的决心后,康亮的家人也开始支持他自主创业。2005年初,康亮在家人的支持下筹集了20万余元资金,并利用自家承包的水库和新开垦的70余亩荒地,办起了关天坝养殖场。康亮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踏实肯干 走上多元发展新路
养殖场建成后,康亮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先后发展了白果、板栗等干果树及生态鱼;同时修建了一个450余平方米的养殖圈舍,购买了1500余只种鸭,发展种鸭养殖。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及其他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降低成本、生态种养殖、立体种养殖的目标,康亮探索出了一套生态、环保、成本低的循环种养殖方法。将鸭粪进行发酵后喂鱼、为果树施肥,有效地解决了污染问题;果树下面则种草、种菜,不仅可喂养鸭子,同时还达到了生态除草的目的。“这样的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省去了饲料费和人工费,一举两得。”康亮对他的种养殖方法很是满意。
多元化的发展让康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目前,养殖场已发展种鸭4500余只,年产值210万余元。同时,水库年产鲜鱼2.5万斤,净利润5万余元;板栗年产2万斤,净利润4万余元;白果1000斤,净利润4000余元。
引领示范 带动乡亲走向富裕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康亮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当初回乡创业,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情。现在,自己有这个能力,一定要带着乡亲走上富裕之路。”
2007年,康亮投资60余万元成立了江油市集源木材加工厂,主要收购农民的枝材、边角料、商品材。如今,这个木材加工厂解决了当地农民林产品销路问题,帮助了当地上千户农民增收致富。
2009年5月,康亮又组织了十多户牛郎沟村村民成立了江油养鸭专业合作社。康亮作为养殖大户,积极主动向合作社的社员们提供养殖技术,并对养殖户的鸭子进行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种鸭12000余只。合作社社员依靠养鸭提高了收入。此外,还有10余户农民在康亮的带动下,利用荒坡空地栽种果树,经济收入日益增加。
新闻推荐
落拳劈掌、刀光剑影、呼声不断。18日,江油市青莲镇“梅花山庄”内欢呼声迭起,湖南卫视《谁与争锋》栏目组在此摄录“梅花桩王”罗坤的武术绝技。昨(19)日下午,罗坤随栏目组前往长沙。届时...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