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4)日,家住江油市九岭镇扎营村5组的村民魏友志自豪地对记者说:“如今,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和村里人才住上清洁的四合院,种菜养鱼喂猪有钱赚,过上了好日子。”
建居民区
村民住进清洁大院
置身“天登梁居民点”魏友志的新居里,魏友志的妻子正在做午饭,厨房里水、电、沼气齐备。记者环顾新居,四室两厅共96平方米,新家电齐备。2009年春节入住时,除去政府发放的地震灾区农房重建补助款,魏友志仅支付了5万元。
穿过魏友志家客厅,走进那宽敞的四合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高的桂花树。魏友志说,这个大院坝有600平方米,一到晚上,妇女们就在院坝的桂花树下跳坝坝舞。而逢年过节,居民点的人爱汇聚到院子里,吃坝坝席,看坝坝电影。用来丰富村民文体生活的健身器材也正在安装中。
魏友志的妻子拉着记者走进院坝边的一排小房子前,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们养猪养鸡鸭的专用房,村里一户人家有一间,鸡鸭都在这里养,方便又干净。”魏友志说,在修建天登梁居民点时,地下就装上了排污系统和沼气管道,人畜粪便污水直接转化成沼气,输送到每个家庭供大家使用。魏友志的妻子说:“现在,居民天天都可以洗澡,因为沼气用作燃料,用都用不完。不像以前,用柴烧热水,麻烦。”
魏友志说:“以前,村民以散居为主,生活环境多数脏乱差,‘5·12’特大地震,让340多户农房受损,需要重建。2009年春节,经过统一规划修建,扎营村5组的17户村民54人高兴地搬进了新建的天登梁居民点。”到目前,这样新建的居民点村里共有3个。
修路改电
好政策带来好生活
“以前村里条件差,我和许多村民一样,外出谋生。‘5·12’特大地震后,政府出台了许多好政策,我们村里越建越好,许多村民返乡安居乐业了。”魏友志说。
2011年4月,八青(江油市八一乡至青莲镇)乡道过扎营村的6.8公里水泥公路,用灾后重建资金,经过半年的修建完工了。魏友志说,路好了,他家也开起小轿车,外出办事方便。今年,村里还引进了一家茶叶厂,一家野鸡饲养大户。村民种菜养猪养鱼,去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
魏友志介绍,现在的扎营村村民,多数都安上了空调,为此,村上利用国家电网改造资金,更换了8台老变压器,保证全村村民能正常使用新家电。魏友志说:“这两年,我和村民一样,家里都添置了各种家电,用电需求量大。”
2008年冬天,村上用国家补助款,打了一口50米的深水井,取代了以前容易被污染的浅水井,还给居民点每家每户装上了自来水管和水表。
当村干部
要率村民共富裕
昨天中午,暖阳中,村广播站正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魏友志说:“村里的广播是今年3月,由“挂帮包”单位省交通厅资助安装的,时常播放音乐。如今,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
魏友志介绍,地震后,村里新建了3个提灌站,24口塘堰,村里一共有了93口塘堰。这些塘堰不仅养鱼,还种上莲藕。2011年12月,魏友志花8万元承包了自家门前的鱼塘,占地约10亩,买了1万多元的草鱼和鲫鱼鱼苗放在鱼塘里。今年8月,魏友志已经卖出了1万多元的鱼,鱼塘里现有的大鱼,价值约4万元。
魏友志还在池塘边的边角闲地栽上了100棵银杏树苗。他说:“银杏树既美化环境,果实可食用,等到十几年后,这些银杏树每棵大概能卖出3000元,我这是一项长期投资。”魏友志从年轻时就外出打拼,积累了致富经验。2008年,村民推举时年42岁的魏友志当上村主任,他决心带着村民,共同走上富裕路。
(刘炜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钱双)
新闻推荐
何某为揽工程预付10万元给瞿某,不想事未办成,何某便向警方控告瞿某涉嫌诈骗。近日,江油市法院进行了审理。2009年初,何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在北川经商的江油人瞿某。何某对瞿某说:“请你作中间...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