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时代,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学生以真诚的人文关怀,能促进学生更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给数学教学倾注更多人文关怀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体现人文关怀。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核心。
例如执教《认识分数》一课,由于师生第一次见面,一开始学生难免有些拘束、放不开,我就特别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让学生折图形认识四分之几的时候,我先说:“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你能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吗?”学生异口同声说:“能!”问题不在这,我话锋一转,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加大些难度,行吗?”“你能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吗?”“我不相信”,一句“加大点难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一句“我不相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学生的热情一下被点燃了,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竟然有学生对我说:“来呀,来呀”,学生开始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直到铃声响了还舍不得下课,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整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收获了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人文素养。
数学源于生活,容易使学生倍感亲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学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我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月的各项支出,制成统计表,并写出感想。一位学生统计后在数学日记中写到:“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没想到一个月家中支出的钱这么多。爸爸妈妈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以后我不吃零食了,等爸爸妈妈过生日时,我要用我攒下的零花钱给他们买一件礼物。”虽然只是简单统计了几个数据,却使孩子从心灵深处受到了教育,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改进评价方式,彰显人文精神。
以往的学习评价过多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这种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改进评价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评价态度,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和谐的课堂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质疑辩解,肯定他们的学习结果等,都渗透着教师民主的思想,体现了平等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例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道“猜一猜”练习题:把一张长纸条看做单位“1”,缩短后让学生大胆去猜,有的同学猜1/3,有的猜1/4,经过验证,正确答案是1/3。对猜错的同学我是这样评价的:你虽然没猜准,但猜的已经很接近了,不是吗?那下面再猜时要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判断了,行吗?在得到教师这些体现着人文思想的评价后,学生更加畅所欲言了。
2.评价结果,以激励学生为目的。
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这时教师千万不可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再试试看”。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我的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因为给数学教学倾注了更多人文关怀,才使学生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情感;既陶冶了情操、又健全了人格。让我们一起努力,给数学教学倾注更多人文关怀,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以人为本”的教学。
(江油市厚坝小学王绍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11日,雨后的雁门山区,山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空气格外的清新,高挂天空的太阳似乎也格外的热情,由江油市委组织部等部门承办的“丰谷酒业·情系山区,爱心助学”捐赠仪式暨文艺演出在雁门初...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