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通过一些阶段的练习,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一、孩子刚入学的阶段。这是老师们最容易忽视的阶段,因为所教知识简单。大部分知识都已在学前班学过,有的老师认为一年级数学可以吃老本。殊不知,这一阶段却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最佳阶段。因为他们懂得少,可塑性强,对什么都感到好奇,老师就要抓住这点,把所教的知识,尽力地拓宽,挖深。以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错过了训练的最佳时期,什么学习兴趣呀,求知欲呀,就会慢慢地消失,也不动脑想问题了,开始开辟他们的第二场所——玩或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了。比如,对“1”的教学。有的老师用一个动人的故事引入,如:谁在什么激烈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那就是第一名,第一名,可用数字“1”表示;有的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出示像“1”的东西,再让学生想象生活中哪些是像“1”的东西,学生就开始去观察、议论,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告诉学生“1”的读法和写法。这些教学方法,看似简单,但它潜意思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间接地告诉了学生:数学也来源于生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要让孩子们会认会写“1”,目的是通过一定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学会自己学习。
二、教学比多比少的阶段。一年级上册教材虽然只用了两页的篇幅出示了两幅画,文字叙述的只有几个字,但它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启蒙阶段,老师在教学时,可不能草草了事。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看懂图画,再联系生活让孩子们真正学会比较,认识到谁多谁少是怎么比较出来,而不是嘴上说知道了,其实心里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就是知道谁比谁多是怎么比出来的,反过还应该知道谁比谁少,又是怎么比出来的。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可以看出,只有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才能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对一题多解的总结阶段不容忽视。现在的教材对于例题教学,方法很好。一般都是一题多解。比如在教学9﹢4﹦13,例题出示了画面和几种解法。要想让学生真正懂得和会用每一种解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般老师的教法是,先让学生看画面,然后看书上的解法,接着就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你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这样急于让学生总结方法,何来思维训练?反而是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对每种方法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处在一片茫然的阶段,怎么去下结论,老师你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反应必定有限。老师可以这样教学,先用投影出示画面,提问,看着画面,你想怎样解答这题?(注意,一定要给学生足够思维的时间)一个个小脑袋就会动起来,我用什么方法呢?你看:有的用数数的方法;有的用凑十法;有的用分组的方法;还有的相当于数数法“就是把9和4分成9个1和4个1,再去数有多少个1。把学生想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再去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法,看看已经想到了哪些,哪些没有想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当学生的方法与书中解法相同时,就有一种成就感。不相同时,学生更感到自豪,能想到书上没有的解法。对于没有想到的,学生通过学习,又学到了新的解法。一开始教学这样的例题,老师一定要引导到位,讲解到位,总结到位。讲解、引导、总结这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一定不要草草了事,一定要落到实处。
四、对于题型的总结阶段不容忽视。有的老师进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很多题,效果反而不好,有的老师一天只让学生做几题,效果反而好。那就是说明题不在多,而在精。老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总结题型,而且还要告诉学生在总结中复习,在总结中提高,在总结中得到升华,做到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数学是逻辑思维很强的科学,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油市厚坝小学 易明华)
新闻推荐
“龙园寨杯”全国旅游诗歌大奖赛自7月2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除本报外、绵阳电视台、绵阳文联网、四川作家网、四川在线、中华微型文学网、东北作家网、诗人在线、诗生活论坛...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