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城区的‘菜篮子\’品种要多,菜价要稳,首先要在蔬菜基地的建设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现在,绵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必须要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大‘菜篮子\’。蔬菜的外运只能起到一个补充和辅助的作用,绵阳自身蔬菜基地的建设和长足发展,才是绵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础。”昨(12)日,记者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说。记者就此对绵阳市蔬菜基地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
新发展
循环经济为蔬菜基地发展“造血”
“关帝镇目前成立了联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我镇大树村3000多亩耕地和山林全部流转出来,其中的1000多亩耕地,预计在下半年,就会以沪川牧场为依托,搞循环经济,建立一个绿色无公害的大型蔬菜基地。这个蔬菜基地的建成,将为绵阳发展新型环保的蔬菜基地,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关帝镇了解蔬菜基地发展新变化时,该镇镇长顾雪邦介绍道。
在顾雪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沪川牧场了解情况。这里的1万立方米的软体沼气发电站正在投入使用,发电机组为120千瓦,每天有处理250吨污水的能力,排放的水质达到了二级排放标准,用于灌溉蔬菜完全达标。这个沼气发电站将成为循环经济建设蔬菜基地的一个枢纽。“沼气发的电,直接供牧场养猪使用,产生的渣液经分离后,粪渣用于给蔬菜施肥,污水经环保处理后,可以直接用于蔬菜的浇灌,全部都是绿色环保的。”沪川牧场负责人赵义正介绍,要保障1000亩蔬菜基地施肥的需要,该牧场要达到一年出栏5万头肥猪的能力,现在该牧场已有年出栏3万头的能力,随着牧场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循环经济打造1000亩蔬菜基地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新变化
蔬菜基地发展需要“内外”兼顾
“随着蔬菜基地的发展和扩大,原来种粮的村民,很多已经变成地地道道的菜农。如果蔬菜价格走低,就会直接影响到菜农全家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如何一方面让蔬菜增收,一方面又能保障菜农经济收入稳中有升,一直都是我们基层农村干部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关帝镇党委副书记冯清春介绍,过去有的菜农在这方面就吃过亏,一旦遇到个别蔬菜烂市,几分钱一斤都不一定能够把菜卖出去,有的甚至于只能忍痛丢掉。这种情况十分“伤农”。
冯清春说,自从蔬菜基地和本地一些蔬菜贩运专业户,把市场的目光盯住沿海城市,让关帝镇的菜远销外地,过去在当地卖几分钱一斤,有时都难觅买主的蔬菜,现在批发都能达到七八角钱一斤。市场打开了,菜农的收入有了保障,蔬菜的种植面积和菜农的积极性自然也随之提升。
在采访中,许多蔬菜种植大户都说,绵阳蔬菜基地的发展,只有走“内外”兼顾的路子,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路。
新建议
希望建蔬菜种植信息共享平台
蔬菜种植大户刘先生,在涪城区和江油市种植蔬菜面积超过300亩。刘先生说:“每年我要种些啥蔬菜?每种蔬菜要种多少亩?我只能靠往年的经验来订计划。遇到大家一哄而上种一种菜,菜价肯定偏低,有时连种菜的成本都赚不回来。如果蔬菜外销又遇到困难,就只好亏本甩卖了。能不能建立一个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信息发布平台,让全市的蔬菜种植大户,对于当年全市蔬菜种植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好提前做好计划,尽量避免在种菜品种上‘撞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有蔬菜种植大户建议,如果由政府负责“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牵头,再由各乡镇负责蔬菜种植的部门具体落实,在网上建立一个当年的蔬菜种植面积、品种等内容的信息发布平台,就可以为全市的蔬菜种植大户提供一个准确的信息,对于蔬菜基地科学的发展,就可以起到一个“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采纳和付诸实施。
(本报记者 陈荣 实习生 黄小芹)
新闻推荐
一、招商(招标)人本招商(招标)项目武都镇红狮路口至武引桥段改建工程(煽水路团山大桥至红狮路口污水管网工程),经江油市人民政府批准采取BT模式融资建设,项目业主为江油市武都镇人民政府,招商(招标...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