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碧水蓝天映绵州——绵阳市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来源:绵阳日报 2012-08-16 10:25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葛永坤

生产酱油、食用醋为主的清香园调味品公司,一股股发黑泛黄的酿造废水经过催化氧化、水解氧化和活性炭吸附,顷刻间“褪色”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清香园的污水“零排放”,仅仅是绵阳市污染企业整治、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治理的缩影。如今,市民在感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深刻感受着绵阳的秀美、宜居、和谐。

三江碧水穿城过,白云蓝天映绵州。漫步于花草如茵的公园,行走在绿树掩映的街道,满眼绿色,令人陶醉。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碧水蓝天

今天的绵阳,江水清澈了,空气清新了,城市更美了。可是,人们不会忘记,绵阳曾因环境太差得到“光灰城市”的绰号。

这虽是陈旧的伤疤,但对每一个绵阳人都刻骨铭心。群众的尖锐批评,实际就是对环境保护的呼唤。归纳群众的意愿要求,绵阳在全国较早地提出了“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发展目标。“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环境污染。

为彻底改变“母亲河”的面貌,市政府向市民许下了水质“三年变样,五年变清”的承诺。

为重现蓝天白云,绵阳市积极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中心城市烟尘污染整治力度。

近年来,环保部门顶住重重压力,铁腕关停、搬迁污染严重企业78家,对93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全市2588家工业源、6193家生活源、13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普查并通过省级验收……

壮士断腕的决心,最终为绵阳赢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多顶桂冠。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我们生活的环境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11年7月21日,大雨导致的泥石流将松潘岷江电解锰厂尾矿库挡渣坝冲出了一个缺口,一批锰矿废渣冲入涪江。7月26日,经绵阳市环保部门监测,涪江江油、绵阳段水质锰含量超标,绵阳城市生活饮用水告急。

这次事故,使得拒绝污染、保护“母亲河”再次受到广泛关注。环保作为民生问题、大局问题,更加成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工业强、山水美、环境好的目标,绵阳市编制了《绵阳市涪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下发了《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迅速组织编制了《绵阳市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绵阳市生态环境恢复和防灾减灾规划》。

围绕群众关注的涪江水质问题,市政府开展“还三江清水”三江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同饮一江水”记者环保三江行;为保证饮水安全,环保部门多次开展“零点行动”突击检查,对排污企业责令停产、媒体曝光。

同时,一次次别出心裁的环保行动蓬勃展开:“家庭·绿色·环保”手工制作大赛、“多步行,少开车,共创绿色低碳环境”行为艺术活动、“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100%……在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绵阳连续5年名列前茅。

大胆改革环境监管模式

全力构建“立体环保”

装上视频摄像头之后,丰谷酒业污水处理站负责人朱正刚抽空就到厂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室转一圈。令他不敢懈怠的是,厂区所有的数据和视频,几十公里外的市环保局随时都在监测。

“通过我们这个大屏幕,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都一目了然。”在市环保局环境监控及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视频监控系统的大屏幕上即刻出现了建丰林业、长林肉类、兰天纸业等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实时画面。

环保数字化作业的实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对企业只罚难改、屡罚屡犯的胶着局面。从2010年5月开始,绵阳市全面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的联网工作,56家重点排污企业的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受到环保部门24小时监控。到2015年,绵阳市废水污染企业将全部安装“千里眼”监控。

对于环保工作而言,机制是骨架,技术是肌体,创新是灵魂。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环保事业就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

抓住国家加大对环保投入的大好时机,绵阳市提出“跳出环保抓环保”的创新思维,大胆改革环境监管模式,集中力量构建“立体环保”模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建立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凡是风险不可控的一律不批,凡是风险项目应急体系不完善的一律不批……

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管齐下,一场没有硝烟却规模宏大的战役,为绵阳环保书写了精彩一页。

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严格的多方倒逼机制,全社会形成了环保大于一切、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良好氛围,“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也由此成型。

经济发展撒播绿色

让低碳进入生活

游仙区五里梁保和富山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工地上,车流滚滚、铁臂挥舞,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保和富山公司通过“以企招商”,已有6家分拣、再生铜生产等项目决定入驻环保产业园。

显然,绵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雄心”不止于此。环保产业园设计之初,高水平设计单位就参与其中,按照“现代工业城”的要求,一一融入环保理念。最直接体现是,入园项目必须节约土地,不搞平顶单层厂房,并限定容积率、投资强度,按建筑比例增加节能投入,普遍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新型能源。

发展是硬道理,污染减排是硬任务。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真正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绵阳环保人认清了环保产业的本质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坚定了环保与发展互惠并举的信心。

如今,绵阳市环保产业在水、气、渣等污染治理方面已初具规模,相关技术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和特色。2010年,全市31家涉及环保产业的企业中,环保产品生产企业5家、资源综合利用14家、环保服务11家、洁净产品生产1家,实现环保产业产值54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把绵阳建成我国西部有重要影响的“环保产业聚集地”、全省环保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基地。

在绵阳,不仅环保产业异军突起,让低碳进入生活。在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绿色”的味道也愈来愈浓。

江油市河口乡的小英生猪养殖场,是一家年出栏生猪1000头左右的中型养殖场。今年2月份投资180多万元安装起一套沼气发电设备,场内产生的粪便、废水发酵发电,目前能满足本猪场所有用电。发电后留下的残渣废液经分离,沼渣进入农田使用,沼液进入储存池再利用,养殖污染实现“零排放”。到目前,全市已有类似养殖场500多家。

工业废水经过冷却塔、冷却池降温后,通过管道再次送入生产线发挥制冷作用,金发科技绵阳公司每吨产品冷却用水量不仅从之前的2.7吨骤减至0.4吨,而且真正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

绵阳环保人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可持续发展之路:贯通绿色产业链集群的上游和下游,为企业提供的环保服务不但没有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反而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业与环保同步推进,城市与工业比翼齐飞。“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这是一代又一代绵阳人一直追寻的目标。

■点评

以人为本的坚守 执政为民的担当

时至今日,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已是明摆着的道理,认识已不成问题,行动才是关键。

众所周知,绵阳市环保的一个特点是“起步早”。缘起于知耻而后勇的痛定思痛,早在十几年前,绵阳市就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城市发展理念。此后,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坚守这一理念,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的获得为标志,绵阳市环保工作在四川乃至西部居于领先地位。

起步早,并不难,难的是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发展路上,阻碍众多、诱惑不少。是为了“政绩冲动”,“拣到篮里就是菜”,还是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永续发展负责的态度,宁缺毋滥?近年来,绵阳市始终坚持“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与时俱进地推进“疏堵结合”方略——创新环保监管模式,是为“堵”;发展环保产业,是为“疏”。从而推动城市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行。

绵阳市环保工作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坚守、执政为民的担当。

(方发勇)

新闻推荐

余光:从“军嫂法官”到“巾帼标兵”

今年32岁的余光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到江油市人民法院工作,10年来,这个曾经文静柔弱的小姑娘完成了从法官、到军嫂、到母亲的蜕变。10年来,余光审结了近千件案例,无一错案,无一上访。因此,余光获得绵阳...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碧水蓝天映绵州——绵阳市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