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绵阳日报 2012-07-12 10:42   https://www.yybnet.net/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学能力。在语文学习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多时候得益于老师的讲解。但,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要学好语文还远远不够。学生终有一天要走上社会,还将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这就需要老师逐步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那样,变老师的教为不教。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教材的习惯

每次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对所要学课文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进一步深入,熟读教材中的注释和提示。无非就是教材中的内容提要、词语注释、生字注音、训练重点、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文章主题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有启发思路,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学生预习后,再学习新课,就容易多了。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从总体认识把握事物的推理能力。教材中,不论课文中心如何突出,其中,总有些段落和章节不是中心。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和段意呢?

一是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归纳。如:《背影》一文中,描写父亲背影和作者眼泪的几处词语。二是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归纳。如:《理想的阶梯》一文,“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是抓住主要的人和事所构成的情节进行归纳。如:《变色龙》一文,随着狗主人的身份变化情节的描写,向人们一步步揭示出人物可憎的嘴脸。四是利用提示进行补充归纳。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叙述完每一件志愿军英雄事迹后,都有一段提示,“朋友们,当你……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通过提示补充,加深了我们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深入认知事物的能力。对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一是对精选妙用的词语分析,如:《孔乙己》一文,“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排”字,勾画出孔乙己显阔气炫耀的神情;一个“摸”字,说明孔乙己生活已濒于绝境。二是对于富有变化的句子分析,如:《白杨礼赞》一文,开篇第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课文多次提到的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什么“不平凡”,通过分析理解,原来白杨树的“不平凡”在于它那坚韧挺拔的象征意义。三是对课文自然贯通的语意分析。如:《荔枝蜜》一文,作者先写对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后写蜜蜂酿蜜,为人类酿造成最甜的生活,再过渡到赞美劳动人民。文章先抑后扬,通过对课文语意的分析,就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四是对富有色彩的修辞的分析。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梨花比喻万树挂雪,北方的奇寒景色。使抽象的寒变成了形象的花,从而感受到诗人心胸的豁达与深情。五是对深刻含蓄的语言分析。如:《“友邦惊”论》一文中的的“友邦”,是反语,“友邦”实际上就是中国反动派的帮凶。通过对文章论据的分析,就深刻理解了课文的含意。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力。怎样分析比较呢?一是相同体裁文章的比较,如:散文《春》,写景性质的散文;《背影》记人性质的散文;《白杨礼赞》写物性质的散文。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三篇散文都饱含了作者动人的感情色彩,都具有优美的文字语言,但写景状物方面又各有特点。二是相同题材诗词、文章的比较,如:李白《送友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都是送别诗,但写法各异。李诗豪放,王诗缠绵,高诗昂扬。状物写景的对象也各不相同。三是写作方法上的比较,如,李白的诗多用夸张,杜甫的诗多用比喻,王维的诗含蓄。对文章诗词的分析比较方法还很多,在此就不再列举。

(三)培养学生品评文章、辨别主次轻重的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时抓事物主要矛盾的能力。一篇文章,常有若干段落、若干语句,阅读时需要抓住主要部分,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因此,阅读时必须注意辨别主次轻重。怎样辨别呢?

记叙文,一篇文章有的段落属于交待段,有的是过渡段,有的是描写段,有的是中心段,如:鲁迅的《社戏》的第一段,其中的“在我是乐土”一句是文章的“眼”,交待清楚了,后面文章就好读了。第四段是过渡段,写“我”着急看戏的心情,引出下文,在赵庄看戏,归途偷豆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其中有描写段,对文章中心有铺垫作用;也有文章的中心段,是文章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此不详述,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说明文,主要把握的是人物事件的概念、性质、形状、构造、成因、方法、关系、效能、用途等。了解事物特征、本质规律,学习说明事物采用的方法等。

议论文,主要把握的是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要求鲜明、正确;论据,要求充实可靠;论证,要求严密、无懈可击。一篇议论文,论点是主要的,学生在阅读时找出论点容易一些,但在文章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上的辨析和运用就相对困难些。老师就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分析、识别论据,把握论证方法。如:毛泽东的《什么是知识》一文,学生对文中的中心论点,现成的书本知识和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比较完全的知识这一论点,学生容易找到,对文中用了哪些论据,是怎样得出论点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培养学生阅读质疑问难的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能力。古人认为,读书要经过“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此观点,现在仍然对我们适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呢?首先,要鼓励学生放胆提问,解放学生思想。哪怕是错问,也应肯定其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善于提问,树立信心。再次,就是培养学生提出有讨论价值问题的能力。对钻牛角尖问题,不泼冷水。实事求是的对待教师回答不上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索。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不仅是学生自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能否有所成就的需要。

(五)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

语文新旧知识,相对而言地说分界不太明显。学习新知识要从旧知识起步,从旧知识的不断积累,产生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是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习知识,温故知新,许多人能做到。但运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并把它转化为综合运用能力,去开拓创新,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较高层次,需要长期努力。

(江油市新安初中 曹文卉)

新闻推荐

刘术云作品《李白的传说》出版发行

本报讯日前,江油文化旅游局职工刘术云编著的《李白的传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其自1985年以来搜集整理的《李白降世》、《李白读书》、《别匡山》、《名震安陆》等传说...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