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炫民族风》、《死了都要爱》等通俗流行歌曲从上小学的孩子们嘴里唱出时,孩子们童稚的声音与成人化的歌词贯入耳鼓,显得不伦不类。当下,儿歌缺位,情歌泛滥,属于孩子们的纯洁的儿歌天地,已经被一些庸俗、无聊、商业化气息很浓的流行歌曲占领了。是孩子们别无选择?还是欣赏水平已经和成年人看齐了?近日,绵阳本土儿童歌曲原创作者陈拥书在谈及其编著出版的校园歌曲专集《小杜鹃》的创作初衷时,剖析当下儿童歌曲的现状,感叹儿童歌曲呼唤“纯、真、美”!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安县花荄一小当教师的陈拥书每当听到小学生们哼唱当时的流行歌曲《迟来的爱》、《铁窗泪》等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时他就萌生了要为孩子们创作歌曲的想法。后来,经他潜心创作的儿童歌典《家乡颂》、《欢庆教师节》、《我是一棵独苗苗》、《南塔赞》、《爱鸟之歌》、《千佛山杜鹃红似火》等很快在学生当中传唱。当陈拥书从安县花荄一小调至安县花荄中学教音乐美术时,更深刻地感悟到儿歌是一种文字最简练的文学作品,儿歌是发展幼儿听觉器官的最好材料,儿歌是一种能给幼儿快乐和想象力的听唱游戏,儿歌更是培养孩子耐性,使他们从小学会去专注地做一件事的载体。他也更加热爱儿歌创作,便将自己创作的歌曲和音乐论文在《中小学音乐报》、《中小学音乐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到2004年,《陈拥书校园歌曲集》(32首)和同学们见面。2011年夏天,由陈拥书创作的《小杜鹃》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小杜鹃》里的42首歌曲,都是写给从幼儿、到中小学学生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国家一级作曲家、来自上海徐汇大众乐团团长沈传薪来绵阳进行艺术交流时说:“《小杜鹃》里的歌曲有独唱、齐唱、表演唱与合唱等,唱响了师生情、家乡情和热爱祖国的深情,一定会受到群众的喜欢。”实验小学的小周同学最喜欢陈老师写的歌儿《又要考试了》,他说:“真的唱到我们学生心里去了。”
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在音乐声中健康成长,从今年4月起,陈拥书相继在江油实验学校、中原爱心实验学校、江油市青莲小学等学校推广试唱《小杜鹃》中的歌曲,建起合唱团。随后,通过民进绵阳市委和绵阳市音乐家协会的牵线搭桥,陈拥书走进上海市宝山区杨泰实验小学,教该校学生演唱《歌声和乐声》、《让天府之国更美好》等歌曲,获得了该校师生的赞扬。华东师大杨行附中的民乐队、合唱队,也正在排练《小杜鹃》,准备今年教师节演出。
陈拥书说,目前,中国原创的儿童歌曲与成人歌曲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足和乏味。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里唱的仍是《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春天在哪里》等一些70后、80后儿时的老歌。社会需要多为孩子创作儿歌,幼儿园应多一些童趣盎然天真活泼的歌曲,少一些大人世界的通俗流行歌曲,别让孩子的世界成人化,让我们的孩子童年多一些童真。下一步,陈拥书将带着《小杜鹃》再次前往上海。接下来,他还将以全国各省会城市学校为目标,走进校园组织学生对《小杜鹃》中的歌曲进行排练、演唱,最终让《小杜鹃》“飞”得更远,飞到更多中小学生身边。
(本报记者田明霞
实习生李玉琦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江油市2009-2011年国家农发水保项目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江油市2009—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位于江油市北部,辖广利、千秋、花石、杨家堰4条小流域,涉及重华、铜...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