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没有那个家长愿意把子女放在教学质量低下的学校就读,如果说班主任队伍是维系学校质量生命的心脏,那么各质量组则是使这个生命充满活力的四肢,心脏不好,班级糟糕,四肢不好,质量不高。为此,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交流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学科质量组的作用是什么?
学科质量组,顾名思义,就是抓年级某学科教学质量的几个老师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小团体的作用在哪里?开学初,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这个1940年出身,解放后参加扫盲班的战士都知道,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他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我想,这就是我们各校成立学科质量组的目的吧。
二.学科质量组长的责任是什么?
学科质量组长的责任,就是学校每年给你发了1200元组长津贴抓学科质量的CEO。C-----就是质量,就是确保导学案质量、试题质量、教研、组会质量等;E------就是组员,就是如何用人之长,忘人之短,充分发挥组员的特长和调动组员的积极性;O-----就是和谐,就是引领、营造一个和谐上进的集体氛围。质量组长就应该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三.质量组长如何引领学科质量组?
1.和谐上进的引领作用。
质量组长应当把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集体氛围作为首要任务。为此,质量组长必须吃苦在前,表率在前,奉现在前;其次,引领组内老师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如导学案的编写能力强的帮能力弱的多编些,看望生病的老师,为身患重疾的张勇联老师捐款(每人700元)等,适时组织组内老师聚餐,沟通思想和情感也是有价值的。如为离开组内的顾慧娟、龙伟老师搞个告别聚餐,为新到组内的张继红、何成江老师搞个接风聚餐。
2.在教学业务上的引领作用:
孔子说:“其身正则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因此质量组长应当敏而好学,乐于钻研,要堪为业务上的骨干、表率,才能引领组员认真对待分配的任务。在这方面,孙校长无疑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座的各位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3.在课改上的引领作用:
虽然二中曾校长倡导的“以人为本,扬长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还不够具体明确,具体操作方法也不统一,因人而异,但初二语、数、外三大学科组的老师包括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在积极的尝试探索着,并从中发现了许多伺待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数学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成熟,学生数学课堂展示的空间不够,效率就会太低,学生对展示加分的热情也会受班级学习小组的考评、奖励机制的影响,时间一久有的班级的学生就会下降等。但可喜的是,有的老师和班级操作得很好,如兰虎老师1班的数学,陈小鹏老师9班的语、外、数,该班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极高。其中陈晓鹏老师的语文课操作得最好,效果也很显著,用他的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真的很好。其经验当加以总结推广。
4.在导学案的编写上的引领作用:
好的导学案,能缩小组内教师间的差异,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于导学案,尤其是数学,我想多说几句。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不到学生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不要告诉他是什么意思;孟子也说:“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尝试。那么“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就能起到指导学生自学尝试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展示奠定基础。好的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学后讲解,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记忆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讨论、做中学、学懂了再讲给别人听,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两周后的记忆效果仍能达70%----90%。因此,二中“扬长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既有古训,又有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其次,年龄不同,知识储备不同,钻研精神不同,导致了学科内老师之间的差异,缩小这个差异,导学案和集体备课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期我们已对导学案的编写模式进行了再一次的研讨,以初三上“二次根式”一课的编写为例,我们研讨了三个版本:成都龙泉驿区版本、兰虎老师版本、何成江老师版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了一致意见,分三个板块:(一)知识目标板块(包括1。知识准备的设计2.知识要点的探究设计);(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板块(学生自学后大多数人能基本会做的例题);(三)能力提升板块 (编排中档及以上的思维训练题来发展能力)。同时强调注意难度、题量的控制。
5.在“扬人之长,忘人之短,和衷共济,同心致远”上的引领作用:
知人善用,扬其所长,不平均分配导学案的编写任务,是编好导学案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质量组长首先必须勇于承担重担,尽心尽责,起好引领作用,这样才能安排能力强的老师承担重点章节的编写任务。比如,何成江老师到我们年级组后就很担心导学案的质量,某些章节的内容他补充的题较多,二次备课量就很大,在本期导学案的编写模式的研讨中,他贡献了他的思考、他的智慧和力量。因此,要编写出好的数学导学案,每个组员必须用这样一副对联所表达的敬业精神来对待:“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相交直线,线线情深意切”。如此,则同行幸矣,学生幸矣!
6.在教研上的引领作用。
刘校长讲了这么一句:研究教育的小问题,成就教育的大事业;作为教师,我们是教育战线的小人物,小人物就应当以研究教育的小问题为乐,而不要好高鹜远。否则,我们成天与之打交道的工作便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哪些是有价值的小问题:如,毕业班老师就因该研究历年绵阳市及教改先进城市的中考题的特点,非毕业班的老师就应该研究绵阳市期末考试题的特点、课本例习题如何进行变式、如何进行课堂设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中的“扬长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究竟该如何操作?等等。在这些问题上,我们每个质量组长是否应该思考在前,实践在前?不能走在组员的后边。拿我们组的何成江老师来说,他是不教书则已,若教则用十二分的热情对待备课和上课。作为组长,你总不能走在组员的后面吧。其次,对待组内的实效教研,我们组长是否也应该率先垂范,努力上好公开课,否则如何起好引领作用?
7.在工作安排上的统筹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我们对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已四次变更研讨确定下来,编写任务的安排已安排到初三下期,一致意见是利用这个暑假把初三上期和下期的内容都编完。
至于本期的期末复习安排,约有20天较长的复习时间,因此我们打算:1。平时练思维。期末过教材关。为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每一章节安排过关题,由不是编写该章节导学案的老师来完成,选择该章节的典型例题、习题并进行习题变式,出好章节教材过关题;2。每人出一套期末模拟检测题,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试能力。3。跟踪关切踩线生的情况。
尽吾志也而不能致者可以无悔矣!我们将竭尽所能,力争期末统考能取得一个不那么难看的成绩,避免落个误人子弟之嫌。
(绵阳二中 周松青)
浅谈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每一位教师都在寻求着、探索着:怎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预设方案。导学案重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不仅能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更要学会自主学习。下面我从“导学案”的设计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它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习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符合学情。设计目标切忌贪多,多了不仅完不成,就是完成的部分也是囫囵吞枣没有消化。比如:《寻找时传祥》一课我确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了解时传祥的事迹;积累生字词;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2、具体的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一般都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在设计预习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完成目标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对探究问题进行思考,并能有所见解。在设计时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与任务,否则,很多学生就会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如预习字词要让学生明确任务(应掌握哪些词语)、知道方法(勾画、抄写、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掌握程度(词语的音、形、义)。预习中还应有对课文整体把握的任务,如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题思想、勾画优美词句等。
3、探究性的问题设计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况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的动力,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去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既要有探究的价值,又要让学生有兴趣。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例如,在设计《滑铁卢之战》的探究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滑铁卢之战失败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同学们首先想到在文章中去寻找,还有的同学去查阅了有关资料,也有同学在了解了滑铁卢之战的过程之后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问题设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问题习题化。习题化即引导学生做习题了,习题的答案往往指向性很强,答案比较单一,学生只能是完成了任务,而探究创新的能力不能得到培养。为了避免问题习题化,一课时的问题设计不能太多太碎,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设计的问题有探究的价值,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巧妙的拓展延伸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除了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话外,还应该针对学习内容巧妙的设计拓展延伸练习。例如:学习了《湖心亭看雪》一课,同学们都觉得作者写西湖雪景很有意境,我顺势激励学生尝试写作:改写西湖雪景或自己写一段景物描写。
有一位同学这样改写西湖雪景:大雪之后,雾气和水气交织,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寒气弥漫,一片寂静。放眼望去,只看得见白白的天,白白的云和那被雾花笼罩若隐若现的小山,清冽见底的湖水映出了湖边各种景物美丽的倒影。水中的倒影一片洁白,给人一种洁净纯美的遐想。你看,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墨点一样的湖心亭,还有那像一片草叶的小船在湖面飘荡,寂静孤独的船中有两三个像米粒般的人儿,多美的一幅雪景图啊。苏轼诗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大雪装扮的西湖显得更加迷人!
有一位同学自己写了一段秋景:秋天就像一幅巨大的彩色图画:那成熟的庄稼,随风飘散着清馨的芳香;苍翠的山林,被夕阳映照得姹紫嫣红;路边,晚开的丁香,悠然地摇摆着花枝;溪畔,密密麻麻的小酸枣,染上了鲜丽的“胭脂”;小河里,一条条肥硕、活泼的鱼儿,嬉戏相乐,溅起一圈圈的联想
这样,既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主旨的把握,更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啊。
5、精当的检测练习
达标检测是对学习情况的评价。设计检测练习时,首先要考虑时间因素,课堂时间有限,检测练习又必须在课堂内完成,所以题量不能太多,检测题必须少选、精选。因为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检测题就必须是学生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一般以80%为当堂所学的,20%的拓展应用题为宜。在题型方面应尽量做到多样化。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难易程度,做到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以设置选做题,让优生进一步提高。
(江油市厚坝初中 刘辉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30-31日,江油市明镜中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为期2天的年度常规体检。此次体检的项目主要有身高体重、视力、血压、五官科、内科、外科等项目。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二郎庙镇卫生院的医务...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