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我们在数学教学时应改变以往的枯燥乏味,实现生活与数学的对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段低年级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小学段低年级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数学与生活似孪生姐妹”之感,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并养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一、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中的生活”。
数学蕴含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将只是枯燥乏味、无显生机的数字和符号而已,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和数学问题。如:在《新数学读本》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标准进行分类。其实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数学。鉴于此,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出示:白菜、葡萄、辣椒、梨子、萝卜、橙子、草莓、苹果、竹笋等实物图片。用这些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室里顿时热闹极了:有的说:我把他们按颜色分,红色的一类,有苹果、萝卜、草莓、辣椒,剩下的是另一类。有的说:我把他们分成两种,白菜、辣椒、萝卜、竹笋是蔬菜,葡萄、梨子、橙子、草莓、苹果是水果。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成两种,一种是梨子、橙子、草莓和竹笋,它们都是我喜欢吃的,剩下的我都不喜欢吃。……在感受童言天真的同时,我更深地体会到分类思想是如此朴实地贴近学生,学生也懂得了: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数学的面纱被揭开了,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孩子们个个都充满了信心,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
二、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估计教室的长有多少步长;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学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后,我要求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学习了初步统计后,我帮助学生制作表格,统计家里的家具、电器情况,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数学在他们眼里是不可接近的。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背景,让学生感受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趣。
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见的社会现象和熟悉的知识背景中导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与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借一作十”,我设计了“找零钱”这一情境,学生不但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重难点,而且还深深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在最后设计了“小小超市”,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体验如何取币、付币、体验交易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并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数学中有生活、认知生活中含有数学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江油市新安镇中心小学校 金昌银)
新闻推荐
校地合作建红色基地革命传统育爱国新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江油市共建思政课实训基地
面对已成为当今高校主体,思想开放、价值观多元、自我意识强、历史责任感不足的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行之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已成为全国性的难题。近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江油市通过共...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