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者型教师,必须要先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师只有借助行动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教学的《排数与握手》这一内容,感觉教学效果不错,于是随笔记下了反思:
二年级《数学广角》这一课其中包括排列组合和猜一猜。本节课我选的是排列组合。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比较好。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早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经验积累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就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课标中提到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有意义,有挑战性,创设的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案时注意了灵活处理教材,整节课以在数学广角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付钱购物”、“走路中的数学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快乐,在活动操作中体验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
在用1、2两个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活动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是12和21之后,我不在探究方法中作过多的提示。接着进行1、2、3这三个数字摆两位数的活动。分小组合作,先让学生明确合作的方法和要求(同桌合作要求:1、想一想怎样排数,2、摆一摆:一人摆,另一人把摆的数记录下来,3、说一说:让同学一听就能明白)。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交流——总结方法”这几个过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力求做到学中有思,思中有疑,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得。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打开了,思维更加灵活,不受教师的限制,想像更不受约束,出现了多样的排数方法,有的漏数,有的运用旧知识经验的迁移,用交换位置法排出了两位数,有的排出了两位数,但顺序不明显。有的甚至在排出的3组两位数中,用到了三种方法。分别是确定十位法,交换位置法,确定个位法。由此看出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是比较混乱的,还没意识到一条很清晰的主线,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更科学合理。此时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思考问题要有序的意识。而这不正是需要教师点拨的关键处吗?为此,我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不仅说出了结果(个数),并且顺应学生的动态生成,进行了方法的评价和调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一步一步向成功迈进的过程。然后又四人一小组合作模拟同学们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刚才摆数时用了3个数,现在握手也是3个,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不一样呢?找出区别:摆数和顺序有关,而握手和顺序无关。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三人握手到衣服搭配到商场购物再到走路中的数学问题,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密切相关,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一环扣一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单调的学习数学知识是乏味的,但把难学的数学知识放在有效的活动中,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可操作了,学生不但觉得学得有趣,还会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与求知欲,从而产生爱学数学的心理。《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的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学生初步接触它,可能有点吃力,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结合课件中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问题融入到游戏之中,这样孩子们就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东西。
(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罗锡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从全国“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评选大赛传来消息,江油市文化街小学《红色足迹》大型诵读节目,经过层层筛选,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打分,最终从大量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