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18日,江油市召开了全市山区教育发展工作会。
会上,明确从3个方面采取12项措施推进山区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贯彻落实江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建教育强市目标。
在提高山区教师队伍素质方面:
一是实行山区教师定向招考和服务期制度。为进一步改善山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鼓励年轻教师到山区学校任教,根据各校学科需要,每年定向招考山区教师,实行不少于5年的山区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后,根据本人申请和工作表现,可调出山区学校任教。
二是建立到山区学校支教制度。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在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必须到山区学校支教半年,支教时间可在评职前进行,也可在评职后一年内进行;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城区及其他农村学校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支教期间每月给500元交通、生活补助。江油市名优教师和各级骨干教师献课100堂,截至目前,已献课33堂。
三是加大山区教师培训力度。积极选派山区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培训,安排市级以上培训时适当向山区学校倾斜,每两年对山区学校教师轮训一次。
四是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每年由市进修校组织名优教师深入学校,开展送教到校、送培到校;市教研室定期深入山区学校听课评课,加强对山区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五是加强山区学校校长的选拔和培养。加大从城区和丘区学校选拔山区学校校长力度,从城区和丘区学校选拔符合任职条件的教师在山区学校任校长或副校长3年,经本人申请,可调出山区学校。同时,加大山区学校校长的培训力度,每年选派校长到城区学校驻校学习,积极选送校长外出学习提高,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管理水平。
在提升山区学校管理水平方面:
一是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建立局领导和机关股室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加大对山区学校的工作指导;开展山区学校管理现状的专题调研,逐校分析,找准问题,明确措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开展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的结对帮扶。启动新一轮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山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城区学校校长、副校长每学期轮流到帮扶学校驻校指导工作一次,时间一周。
三是开展帮扶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建立帮扶学校之间师生的互动交流机制,鼓励城区学校师生与山区学校师生结对子。结对学校教师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每学期不低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天;结对学校学生进行校际间交流学习,每学期集中安排一次,每次一周。
在建立山区学校师生关爱机制方面:
一是建立山区教师激励机制。对长期扎根山区,工作敬业,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定期表彰奖励;对一直在山区工作满20年的,要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学习考察;对长期在山区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因家庭等原因需要照顾,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可安排部分教师交流出山区学校。
三是进一步关心山区学校教师生活。建立山区贫困教师档案,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继续坚持每两年为山区教师体检一次;继续坚持对山区教师的定期慰问活动;尽力帮助山区教师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四是帮助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建立贫困、留守儿童档案,开展与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子活动;通过家访、节日联欢、温情电话、温馨书信等形式,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五是加大山区教育经费保障。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向山区学校倾斜;对山区学校应该支出的培训费、远程教育费、试卷费等进行适当减免。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江油市教体局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快山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局领导和机关股室联系山区学校制度的通知》、《关于开展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予以落实。
(杜勇)
新闻推荐
冬去春来。转眼间,这已是我在小学时光最后一个春天了。想到这,想到了我六年如同亲姐妹、亲兄弟的同学就要分离了,我的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想到如同爸爸、妈妈一样的,陪同我走过六年的老师就要...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