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借着春风已经向我们大踏步的走来,每个体育教师都在忘情的学习着、探索着、实践着。在体育课当中,体育游戏在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以及达成新课程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快乐体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创新教学教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虽然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可能有利,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容易挫伤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我在选择“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这一教材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教法陈旧单一,体育教师更像是教练员而不像教师。所以我就设计了一个用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小橄榄球”。在篮球场对角线的两段分别画一个半径为两米的1∕4圆弧当作球门,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并各有一个守门员在圆弧外守门。比赛开始后,学生利用双手传接球的方式将球触到圆弧内为得一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数多的一组获胜。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并且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动作方法。这样既培养、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二)利用游戏化教学,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的目标领域,利用游戏化教学,能更好的达成这五个方面的目标。例如:在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培养合作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我采用了“迎面接力赛”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两组,相距30米,面对面纵队站立,一组排头持棒。教师发令后排头迅速起跑,将棒交给另一组排头,然后站到排尾,依次进行。每人跑完一次,先跑完的队获胜。让学生在竞争中增强体能,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达到课前预期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掌握篮球中运球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我采用了“运球猜拳追拍”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并横排相对站立,每人一球,相对的两人一组。教师发令后,相对的两名同学在运球的同时并猜拳,输的同学立即转身运球逃跑,赢的同学马上运球去追,在规定的范围内捉到为胜,否则失败。
在利用游戏化教学时,我每一节课都向学生作必要的提醒和指导,积极的赞扬先进学生和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并做到了有目的性的提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去,以身作则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实践证明:利用游戏化教学,学生表现出很饱满的运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的课堂效果非常良好,达成的课程目标也很明显。
(三)体育教学中明确新课程评价的目的
以往的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有极少数,大多数学生属于中等,还有少数学生是学习有困难或学习态度不认真者。在这种评价下只有少数人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在利用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在体能和知识技能方面的评定,而且注重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在评定中不搞“一刀切”。比如:我在发展学生投掷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时,设计了“冲过封锁区”的游戏。在游戏中,我对投掷排球的学生采用“集中优势火力,打击重点目标”的方法十分的赞赏,而且对平时投掷能力不强的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些投掷能力不强的学生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再如:为了提高投篮命中率,增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分组时我故意把投篮能力不强的学生分到了一组,并适当的改变规则:弱队中姿势正确并投中一球得五分,姿势不正确但投中一球得一分;强队投中一球得一分。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弱队所得分数与强的一组不分上下,甚至超过了强队。利用这种评价方式激发了弱队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改善他们投篮姿势、提高命中率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肯定了自我价值。
(四)、强化“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时空”
“大体育”之“大”还应体现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到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下课”不应是结束,不应是放弃,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怎么办呢?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综上所述,我认为体育教学应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青少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油市永胜初中 屈先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9日,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升两校英语教学教研水平,江油市武都初中与青莲初中开展了校际间的英语教研活动。在这次联合教研活动中,青莲初中英语教研组一行12人,深入武都初中...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