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教材内容去探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呢?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之中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生活实例融入数学就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数学课本,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数学教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实际上就是让源于生活的数学,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这种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的自己探究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换言之,新课改实际上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合作、交流。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
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
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
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
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
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
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我国
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养成,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求异品质的塑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质疑,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由此及彼,从一个问题衍生开来,提出崭新的、有创造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设问才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开动脑筋,布置有个性发展的兴趣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所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印象深刻的,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数学,就是因为他们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只是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失败,无论家长、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数学学习无法正常进行。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也证明,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东西,常常掌握得迅速又牢固。
(江油市太平二中 张国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1-12日,江油市胜利街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分2批次走出校门开展了以“弘扬李白文化,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队队身着红白相...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