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翻一下书,看看这段时间种点啥子。”昨(17)日上午,记者在江油市九岭镇大宝村农家书屋采访时,村民李华军告诉记者,他是种菜的,春节期间卖了蒜苗后,空出来了一亩多菜地,当下想种点“短平快”的蔬菜,就到村上农家书屋来翻书找资料来了。据了解,如今的农民随着知识面更宽、见识更广,所以更加相信科学。应运而生的农家书屋,不仅成了农民致富的“加油站”,也成了农民精神上的“加油站”。
知识宝库
农家书屋成村民致富帮手
去年初,江油市九岭镇大宝村七组的李华军建起了三亩多蔬菜大棚。可菜苗被移栽进棚里才两三天就长了霉斑,变得奄奄一息。老李很着急,急忙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寻求帮助,最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大棚蔬菜对气温、病虫害防治都有特殊的要求,他按照书中的办法对温度进行调节,又喷洒了石灰水进行杀菌。几天后,菜苗缓过气来,两个月后卖了好价钱。所以,今年刚开春,老李连忙到农家书屋翻资料,看看今年种啥,如何种。“书中自有黄金屋啊,如果不是在书里学上几招,我这个蔬菜大棚怕是要亏损哦!”李华军说,现在一有闲工夫他就来读书,农家书屋还真成了大家致富的好帮手。
精神粮仓
农家书屋占据文化阵地
昨日下午,江油市东兴乡阳光村近5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里坐满了休闲的村民,翻阅各种图书。86岁的陈从龙大爷翻出一本《水浒传》,看得眉开眼笑。大爷说他年纪大了,庄稼种不了,整天闲着挺闷。“村上农家书屋建起来后,我也找到了耍的,每天我都会过来看看小说、翻翻杂志。”
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既有《乔布斯传》、《于丹趣品人生》这样的畅销书,也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还有《家庭与婚姻》、《知音》等时尚杂志。图书管理员小罗是村官大学生,她说,很多书籍都比较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农家书屋成了村民休闲的主要场所,村里建起书屋后,村民们打麻将、打牌、闹矛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小罗告诉记者,书屋近期“最火”的是一本《新川菜菜谱》,那些不会炒菜做饭的年轻人,来书屋就要看这本书,边看边抄写呢。
据文化部门资料显示,江油300多家农家书屋,都能根据本村特点开展各类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占领了广阔的农村文化阵地。如今的江油农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除了干活就是吃饭睡觉”的文化生活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惠民行动
农家书屋村村都要覆盖
在九岭镇扎营村农家书屋,记者看到,上千册书籍、几十种杂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书架上,几位村民坐在桌前仔细阅读,边看还边做记录。村支书黄秀琼告诉记者,该村的农家书屋自2007年开始建设,后遭遇地震灾害被迫重建,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村委会只腾出了几十平方米的房屋,书籍、桌椅、书架,甚至房屋装修,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资助和支持的。
江油市文化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农家书屋工程”,由国家、省、市等各级财政承担,同时也接受各级部门帮扶和社会捐助,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农家书屋。
截至目前,江油市364个行政村已建农家书屋331家,覆盖了90%的行政村。他们计划,到2012年6月底前,再建23家农家书屋,达到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
(本报记者 孙兴伟)
新闻推荐
体育新课程标准借着春风已经向我们大踏步的走来,每个体育教师都在忘情的学习着、探索着、实践着。在体育课当中,体育游戏在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以及达成新课程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