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读好了这些作为例子的教材,对习作能力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理解,模仿,创造,表达是学生的必然经历过程。因此,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一、运用新词语,联系生活造句。
造句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式,是一种运用词语的极好的练习。它既能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词语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学生理解了“张冠李戴”的意思后,老师问:你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张冠李戴”?
学生1:这学期我们新来的语文老师经常将同学们的名字张冠李戴。
学生2:邻居家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不仅长得像,穿得也完全一样,我经常将她们张冠李戴。
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中“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时,老师问:“生动的眼睛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1:很明亮。
学生2:很有精神。
老师接着说:“什么情况下人的眼睛才会格外明亮有精神呢?”
学生1:很高兴的时候。
学生2:看见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
老师:生活中,你看见过这样生动的眼睛吗?
学生1:我的爸爸是个足球迷,一听晚上有足球赛,眼睛立刻就生动起来。
学生2:我的同桌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下巴搁在书上一动不动,一听见下课铃响立刻精神百倍,眼睛也生动起来。
学生3:财迷妈妈整天泡在股市上,一听股票涨了,眼睛立刻就生动起来。
二、借助文本范例,指导模仿描写。
《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在理解后,教师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课文的插图,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
学生1:文中的“我”是位少爷,不仅吃得好,还不会经受风吹日晒,我看见他皮肤白皙,脸色红润。
学生2:他头上戴的也不是那种便宜的毡帽,而是一顶非常漂亮又暖和的红色绒帽。上面还有一个小绒球,随着他脑袋的晃动轻轻地颤动,煞是好看。
学生3:他穿的衣服也比闰土好,是那种蓝色的长袍,很细软,有光泽,说不定是丝绸的料子呢。
老师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再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
三、认识表达方式,学习表达生动。
《草虫的村落》里描写小圆虫有这样几句话: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引导学生明白,许多优美的描写都是这样来写的:抓住什么,怎么样,像什么,事物就写得生动具体了。学生学习这种方法练习写动物、人物、景物。如描写金鱼:它游的时候,姿态很优美,身子扭来扭去,像是花样游泳运动员。描写小草:小草青青的,柔柔的,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躺在上面,犹如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描写妈妈的手:妈妈的手有裂开的口子,有磨出的茧子。我的手被妈妈握着的时候,感觉厚厚的、软软的,像棉被一样温暖。
四、捕捉“补白点”,驰骋想象空间。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写”的训练。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了“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段描写中对车夫外貌描写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学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如果需要让学生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
学生1:“我在登黄山时遇到一位饱经风霜的挑山工。他大约五十来岁,脸黑黝黝的,皮肤特别粗糙,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压弯了……”
学生2:“我家对门有个修车铺,修车的是个饱经风霜的老爷爷。他两鬓斑白,一张古铜色的脸,颧骨高高突起,额头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到冬天,他的厚嘴唇上常会裂开几个口子。每次见到我,他总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学生3说:“我的奶奶是个农民,头发全白了,额头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青筋暴绽的手上布满了老茧。”
五、学习构段方式,实现读写迁移。
《索溪峪的“野”》先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山是野的”这个中心句,写了“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这三个特点。这种构段方式叫做先概括后具体,简称“概具式构段”。概括写的句子可以在段落的开头,也可以在段末,还可以在段落的中间。
老师:我们对这个夏天的火热还记忆犹新,现在以“那天真热啊!”为中心句,同学们能例举到哪些材料呢?
学生1:太阳火辣辣,地面滚烫。
学生2:树叶失去水分。
学生3:知了叫个不停。
学生4:小狗在树荫下张大嘴巴吐出舌头。
学生5:整天都想泡在游泳池里。
老师随机板书提纲,然后让学生选择黑板上或自己例举的材料,口述片段。教师结合学生口述的片段,指导学生通过细致的描写手法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油市永胜小学 熊琼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江油市文化旅游局获悉,李白纪念馆将打造重达两吨的巨型雾山石砚台王。李白纪念馆将用一块长1.8米、宽0.9米、高0.4米,重达2吨的巨型雾山石打造雾山石砚台王。砚台将以李...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