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仰浩
“十年前第一次来到北川时,这里满目疮痍,如今这里已经凤凰涅槃,太令人激动了。这里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位援川工作人员的第二故乡,更记录了鲁川两地人民深厚的兄弟情义。”5月11日至1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在北川新县城举办了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活动,曾经参与对口援建的山东17地市的援川代表重回故地,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现场的济宁援川代表付学华,尽管这些年一直和北川的朋友保持联系,但是亲眼看到北川的巨大变化,他仍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能够参与北川援建是我的荣幸,这也就是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2008年8月,灾区进入到恢复重建阶段,当时山东省对口支援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济宁市主要负责马槽乡、永安镇以及北川县新县城的部分建设项目。付学华是济宁地区首批参与灾区重建工作的人员之一,8月21日晚上他和其他工作人员从济南坐飞机飞到成都,第二天从成都到达绵阳,再从绵阳到达马槽乡,“到达绵阳之后已经可以看到地震的残骸,越往里走受灾越严重,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付学华说,从绵阳市到北川县马槽乡有110多公里的路程,如今开车仅需1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当年到达那里用了15个小时的时间。“直达那里的道路完全被毁,只能从其他地方绕行,相当于想从济宁去汶上,要从青岛、济南绕行才能到达一样。”付学华告诉记者,沿途的道路特别险峻,海拔最高的山路接近3000米,由于山上随时有落石的危险,需要接到放行的通知后才能继续前进,“马槽乡山地比较多,房屋都是建在山坡上,到达之后为了尽快施工、投入到援建工作中,我们暂时住在当地老百姓的吊脚楼里。那时电力还没完全恢复,为了节约用水,援建工作人员一个多月没有洗澡。”对于参与援建的施工人员来说,施工难度更是巨大,除了余震、气候不适之外,砖、水泥、钢材等建筑物资的运送特别困难,最短也要2天的时间才能从灾区外围运进来。
在马槽乡,济宁援建了马槽鲁宁小学、客运站、卫生院和文化中心等民生项目。在永安镇除了一些基建项目之外,济宁的援建者们为当地修了4条路,其中3条路是新修的、1条是在原路上恢复的,新修的3条路的名字是永安当地政府提出由咱济宁命名,最终确定为崇文大道、杏坛路、微山湖路,以纪念两地这段特别的情谊。“如今再次走到这几条路上,心中百感交集,更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每一位济宁人、北川人。”付学华说,除此之外,济宁还援建了北川新县城商业街和安居房的建设,如今商业街已经成为了北川新县城的地标性建筑,商业街的名字是“巴拿恰”,在羌语中意为“做买卖的地方”,位于新北川县城城市文化中心轴上,西接禹王桥,东接抗震纪念园,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北川新县城的门户,同时还是四川最大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当年参与援建时这里是一片农田,弹指十年间过去,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城正在迎接着天南海北的宾客。”
从2008年8月到2010年10月份援建结束,北川已经成为了付学华的第二故乡,两年的时间他去了北川27次。“2010年之后没再去过北川,但是大家一直通过电话微信关心、关注着北川的建设发展。”付学华说,这次亲眼看到之后,心里更是无比激动,“上次来的时候我们见到的是悲伤、现在我们见到的是希望和幸福,鲁川人民的情谊会像如今的北川一样,蓬勃向上。”
新闻推荐
重访□付江本报记者尹勇车窗外,随着山东援建北川前线指挥部旧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