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汉子发射塔架上“绣花” 四川北川人林国建。
在西昌的“沟里”呆了23年了,今年即将是第24个年头了。过去二十多年,他曾将几十枚火箭和卫星吊装“立”上发射塔,其中还包括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
临近2月12日发射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托举“北斗三号”的长三乙运载火箭由技术阵地转往发射阵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坪火箭转场吊装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热火朝天的人流中,走出一位身着工作服的操作手,伴着他长短有序的哨声和错落有致的旗语指令,一级火箭缓缓起吊。指挥吊装的人正是林国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人,发射场上有名的塔勤系统指挥员。
每一次发射,林国建都是忙忙碌碌,他的工作内容主要在塔架勤务系统,包括火箭的吊装、对接,火箭卫星的吊装、对接等。吊装是一项精细活,距离把控要精确到毫米。为了磨练这种精准对接的能力,传统训练法通常是,吊筷子、走S型(中间有障碍物)、定点到位。
“吊筷子是最难的,因为物体本身太轻,晃动大。”林国建坦承。自从1994年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训练至少已经超过了500次。“最开始训练时用啤酒瓶,在地上画一个圈,把啤酒瓶放到指定的位置。”林国建说,后来圈慢慢变小,从一开始的直径30厘米到20厘米到10厘米,现在最小范围可达到直径5厘米。
如今,他的手艺已炉火纯青。通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练就了使用13米航吊将一根筷子准确插入地面啤酒瓶口的绝活。
“从操作吊装到指挥员,吊装之前,需要近百项细节检查,完成一次吊装要走一百多项程序。”林国建说,这些工作必须是“零失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磕到、碰到火箭和卫星都是致命的事故,会严重影响任务进程。所以,许多人把林国建的这项工作比做“大男人干绣花活”。他每挥动一次旗帜,每做出一个手势,每发出一个口令,都事关火箭和卫星的安全。1994年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指挥员岗位工作13年,参与卫星发射任务100次。吊装火箭、卫星十几年无差错。林国建也是唯一一个从操作手提拔为指挥员的。
工作上业务一流,今年45岁的林国建对家人却觉得十分亏欠,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一。平时很少回家,也很少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为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始终有着矛盾性。
“相处时间少,导致娃儿现在和自己都比较疏远。”林国建说,所以休假时,最想带孩子出去玩,见世面。“而最紧迫的愿望,就是今年过年能陪家里人吃一顿团圆饭。”
新闻推荐
“国家非遗”缘何花落“亓家将”? 亓氏酱香源文化传承创新探析
□本报记者李玉亮人物小传:亓飞是亓氏酱香源第七代传承人,1991年正式接掌亓氏酱香源老号。多年来,他在大胆改进和拓展制作技艺及菜品种类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捐资800多万元,收养了69个孤儿,资...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