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扶贫资金整合机制,北川用“五笔”写出了一篇“立体扶贫”大文章,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 雷春 本报记者 杨檎
全覆盖修建四通八达“幸福路”
针对北川贫困农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群众迫切希望修建生产道路、完善水利灌溉设施的实际,北川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2016年,北川投资10.2732亿元,改善国省干线公路条件;投资9.0303亿元,改善农村公路条件;投资3.635亿元,改善村道和组道条件;投资1.795亿元,用于桥梁建设。
2016年,投资33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整治山坪塘、蓄水池、灌溉渠等,改善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093万元,完成全县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投资1.5亿元,完成30个行政村“宽带乡村”建设。
兴产业耕出集中连片“丰收田”
围绕破解贫困群众增收难题,北川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大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已建成桔梗、玄参等中药材基地2000亩,高标准茶园1000亩,魔芋基地100亩,玉米、马铃薯高产创建4片4万亩,种子繁育基地500亩,高山蔬菜基地620亩。同时,北川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2016年,建设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育肥场,50万只绿色蛋鸡养殖园区,白山羊养殖小区等,可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共同发展。
树品牌开启贫困山村“致富门”
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农产品优势,北川坚持基地化、品牌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开拓市场,协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经营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形成企业与贫困农户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农民增收。2016年刚过了5个多月,全县已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家。积极推进“互联网+精品农业+***”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41个村淘站,55个邮乐购站点。普网·药博园累计带动200多人就业,为药农创收3870万元。
强配置搭建资金整合“大平台”
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资金捆绑”原则,北川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项目资金整合,为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夯实基础。
变部门多头分散投入为政府捆绑集中投入,截至4月底,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9350.51万元,切实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苦功兜住贫困人口“民生线”
重点推进“五个一批”扶贫攻坚工作,北川在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上下功夫,积极争取资金,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较好实现了贫困人口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同时,北川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落实残疾人“三项补贴”,兑现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坚决支持残疾人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丽)近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从城镇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党群、政府、驻军等全县75个选区选民踊跃投票,各选区投票点秩序井然、组织规范,处处呈现着民主、和...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