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一景
近日,以“游最美茶乡、品非遗文化”为主题的第四届北川羌茶节在擂鼓镇盖头村拉开帷幕。来自省内外的数百名游客和茶商齐聚茶山,现场采茶、制茶、品茶、聊茶经、谈茶生意,茶歌悠扬,茶香弥漫,古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陶醉。
春末夏初,北川高山苔子茶进入采摘黄金期,全县的茶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兴奋的时节。相比之下,今年是他们最为兴奋的一年——因为北川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精品农业”,而茶叶产业,已成了北川“精品农业”发展路上当仁不让的“领跑者”。
□ 黄丽 本报记者 杨檎 文/图
现状
高山茶“跑”进大都市
“现在我们北川的茶叶已经远销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在成都1000多家红旗连锁超市里,都有咱们北川茶叶的身影。还有的跑得更远,销到了美国和欧洲等地!”站在盖头村一望无边的茶园里,北川羌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高飞意气风发地告诉记者。
沈阳名媛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文铭是“慕名而来”的外地茶商之一。“以前我没来过北川,更没喝过北川茶。”吕文铭说,“去年我到绵阳旅游,朋友用北川绿茶招待我,口味特别清新纯正,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回去时我特意买了些北川绿茶带给亲戚朋友同事,他们喝了都说好,建议我在东北销售北川茶。今天我代表公司与北川签订了200万元的采购协议,以后还要长期合作。”
全县茶叶基地面积8万亩,年产茶叶1300吨,年产值1.2亿元,种茶400亩以上的村35个、4000亩以上的乡(镇)5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家……这是北川茶叶产业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这份成绩乍看并不惊人,但作为“山高地薄”却只能在“薄地”上做文章的山区县,能有这样的成绩已属相当不易,对广大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而言,这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这样的收获,来源于北川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过去北川茶的种植和加工大多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虽然资源丰富但效益并不好,现在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整体效益才开始有了明显提高。”高飞介绍说。
背景
“老”茶树缘何发“新芽”
北川自古产茶。北川茶大都生长在高山密林之中,昼夜温差大、云雾多、直射日照短,为有机茶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也让北川茶叶形成了耐寒、芽壮、叶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征和香高、味纯、耐冲泡等内在品质。据北川县志记载,产于北川双潭乡(今香泉乡)境内“龙潭子”的“绿昌明”茶,早在唐代就成为四川的八大名茶之一。
发展茶叶产业,北川具有“先天优势”。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段内,北川茶并没有大规模地走进平常百姓家,更多的是以一种“远离凡尘、遗世独立”的姿态站在高山上郁郁寡欢。“以前我们都种老式茶,产量低,而且卖不起价,一亩茶一年最多能卖个千把块钱。”盖头村村民余春秀告诉记者。
如何将茶叶这个北川“头号农产品”的资源转化成效益,如何提升北川茶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产业发展、茶农增收,是近年来北川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筹谋的一大重点。审时度势,北川确定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实施“品牌先导、绿色崛起、双创驱动、开放粘合”四大战略,在“精品农业”上做文章,以“北川苔子茶”打头阵,全面推进北川山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北川茶叶产业由此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依托我县资源、地理、气候和土壤等条件优势,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底建设优质生态茶园5万亩,优质茶叶产量达500吨,产值达1.5亿元,茶园标准化率达到30%以上。这是我们的近期目标。”北川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茶叶产业布局上,我们主要考虑组团式布局,集中打造‘一片两区\’的空间布局。在擂鼓镇、曲山镇和通口镇打造核心示范片,在禹里-漩坪-白坭片区和陈家坝-桂溪-都贯片区打造两个辐射带动区。”
未来
统一标准,用品牌说话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经营创新为动力,以品牌为主线,以政策引导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茶产业‘外延扩张\’,同时向‘内涵提升\’方式转变,推广‘羌族古茶\’产业形象,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北川苔子茶园,改造中低产茶园,建设生态型茶园,提升‘羌族古茶\’、‘北川苔子茶\’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北川茶叶产业掷地有声的“领跑宣言”。
打造品牌是当务之急。虽然目前“北川苔子茶”已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佛泉”、“羌笛”、“羌山雀舌”、“禹露”、“羌龙谷”等20多个茶叶品牌也已是各个层面的名特优品牌,但总的说来,北川的茶叶品牌建设仍处在“诸侯混战”的局面。
“现在北川有17家茶叶加工企业,30多个茶叶品牌,茶行各打各的牌,生产不统一,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统一,宣传不统一。这些问题和现象不仅阻碍了北川茶叶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导致了北川高山生态优质茶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北川茶叶品牌的整体形象。”高飞告诉记者,“要想让茶叶产业成为全县茶农脱贫奔康的致富产业,我们就必须走品牌整合之路。因此我们决定对今后的北川茶实行四个统一:统一茶园生产管理、统一加工工艺标准、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品牌标识。以后所有的北川茶叶,都将有‘北川茶叶\’这四个字的醒目标志。”
“今年我只种了4分地,就卖了6000多元钱。现在形势这么好,明年要准备多种点茶了。”盖头村村民曹明英的话,或许能代表众多北川茶农的心声。
新闻推荐
让农民群众乐享文化发展成果——绵阳市加速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纪实
□本报记者袁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提高文化水平...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