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图书馆”开进北川陈家坝
几天前,一辆车身标有“流动图书车”字样的白色巴士稳稳地停在了北川永昌镇禹龙社区门口,北川图书馆办公室副主任董春熟练地将车厢内的桌椅及电脑等办公设施摆放好,等待前来借书的读者。
白色大巴是北川图书馆推出的“流动图书馆”。去年10月至今,满载着书籍的巴士,进社区、走乡镇,把图书馆开到家门口,将文化送到老百姓身边,让点点书香在城乡间流转。
□实习记者 裴玉松 文/图
进社区 图书馆开到家门口
不一会儿,几位路过的居民就走上了大巴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不大的车厢内已难有转身的空隙。市民王莉便是其中之一,得知可以现场办理借阅证并可马上借书后,王莉立即办好了一张借阅证,这张借阅证可以与图书馆的图书实现通借通还。“这种借阅方式,既方便又省时,书籍种类也基本上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王莉晃了晃手中的一本名叫《我是记者》的新书对记者赞叹道。她说,有时候工作时间太忙了,没时间归还借阅的图书,这样方便了不少。放学回家的付鹏程则对几部电纸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少看到这个,感觉好方便哦!”
记者了解到,流动图书馆还配备了电脑、电视、平板电纸书、发电机以及影音系统等设备,方便流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开展。“我们特地购置了一部移动WIFI,方便社区居民办理现场借阅证、借还图书等。”董春告诉记者。
走乡镇 文化惠民引来好评
据了解,流动图书馆的活动半径并不仅仅局限于社区,北川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也有它的身影。利用“文化下乡”等活动契机,流动图书馆还会与北川文化馆等部门一起到乡镇,采取播放科技致富电影、发放涉农专业书籍等途径,让乡村群众享受到文化的“红利”。前不久,从流动图书馆现场领了两本农村致富方面书籍的北川片口乡保尔村二社村民谭春雷告诉记者,这种途径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较为实用的知识,也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因乡村位置较为偏远,农家书屋内村民急需的致富书籍种类和数量较少,更新周期也较长。流动图书馆则利用每月至少两次下乡的契机,对所在乡镇部分农家书屋进行更新。“到乡镇的目的,就是要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将书籍送到需要的老百姓手中。”北川图书馆馆长唐成介绍,实现文化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丰富和满足了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目前,借助流动图书馆大巴,北川图书馆对全县311个村的每个农家书屋已补充更新图书167册,为群众免费赠送新书600余册、过期期刊1000余册、春联200多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檎北川地处山区,经济相对欠发达,教学质量原本就不高,加上2008年“5·12”特大地震的重创,使得北川中学更是“雪上加霜”。地震过后,从中央、省、市到社会各界,都对北川中...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