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承隆)今年以来,北川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和“六大扶贫工程”,以村产项目发展为主导,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精准发力“拔穷根”,全面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北川是革命老区,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目前尚有贫困户7730户,贫困人口22529人。针对这一县情,今年北川启动全县各部门联动的“大扶贫”模式,由县级领导任组长,从99个部门抽调干部317人与乡(镇)、村干部组建了93个***驻村帮扶工作组。
北川食药监与工商管理局扶贫帮扶开坪乡凤阳村。驻村干部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研讨脱贫政策,拟定了扶贫计划,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切实实施有效措施。距今开展扶贫项目已经有7个多月的凤阳村,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产业也正在不断扩充和发展。
凤阳村重点特色产业是土鸡养殖与药材种植。村上根据各户实际情况赠送少量鸡苗,让村民先尝试养殖,有经验后再扩大养殖规模。村民高原今年21岁,母亲在地震中遇难,家中只剩下哥哥、父亲和自己。哥哥如今在上大学,高原在村上的扶持下,正着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目前已有近40亩。
北川县民政局针对永安镇楠木村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发展山区种植业。该局协助成立农村合作社,各贫困户抱团发展,根据当地地形山势和土壤性质,种植魔芋、半夏、重楼、核桃等药材和经济林木。同时,协助做好农副产品的销售引导。
近日,北川禹里镇慈竹村7组村民王健荣家来了几位客人。这是县水务局和他家建立帮扶联系后,专门为他联系专家上门进行一对一的养殖技术指导。王健荣在水务部门的帮助下,如今养了30余头北川白山羊和30只林下土鸡。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表示,将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帮助他联系销路。
产业扶贫,北川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北川设立工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依托资源禀赋,尊重群众意愿,科学确立主导产业。全县建成中药材、魔芋、茶叶、高山蔬菜等产业基地75万亩,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培育了30户龙头企业、3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了40%。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新友)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如何探索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北川路径”?昨(1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率队调研北川县域经济发展并召开座谈会。三月的北川,草长莺飞...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