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峥“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我们的奖杯。”今年被评为全国劳模的邓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邓坤调入绵阳燃气集团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他敢于担当,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他情系民生,投资1亿多元建设天然气储配站,结束了绵阳没有天然气调峰设施的历史;他锐意改革,关停涪钢、热电公司,不仅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减少了亏损源,同时也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敢于担当 扫清发展障碍
2006年7月,时任市经委主任的邓坤调入绵阳燃气集团公司主持工作。当时的绵阳燃气集团公司正陷于发展停滞的泥潭中,主业不精、辅业不强,在银行贷款2亿多元,所有资产已全部抵押。
危难时刻,邓坤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秉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个性,通过和干部员工座谈,调研了解集团运作模式,及时改掉集团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强的毛病;摒弃贪大求洋,过度扩张的指导思想;纠正以包带管,粗放管理的经营方式。
同时,积极开展“整顿作风,加强管理,促进安全,提高服务”活动,树立“燃气是我家,兴旺靠大家”的企业理念,打造燃气集团整体“一盘棋”。按照“尊重历史,顾及现实”的原则,直面矛盾,敢于担当,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一系列关系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妥善解决处理“热电公司二生活区遗留问题”、“矿鑫公司整改办证、新采区布置问题”、“市政公司改制定期上访”、“涪钢公司产业淘汰”等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在他的推动下,困扰燃气集团七年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燃气产权问题终于在2013年得以解决,为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扫清了障碍。
锐意改革 提升企业效益
剔除枝枝桠桠,扫除发展障碍。连年来,在邓坤带领下,燃气集团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社会形象全面提升。一个个供气项目和技改项目也全面推进,极大地缓解了绵阳主城区及北川县城供气紧张的局面,填补了部分地区没有供气项目的空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就是投资2亿多元,建设高、中压主干输气管道200余公里,改造了站场,增加了天然气营业网点,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大对旧城天然气管网的更新改造力度,投资上千万元建设永绵燃气复线,使日供气能力达80余万方。加快在新桥、沉抗等乡镇进行整体布网,对全市形成环状供气网络、提升供气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2010年4月,燃气集团投资7000多万元,仅用不到100天时间就建成35公里的绵安北燃气高压长输管道、北川燃气门站,提前实现了向北川新县城通气的目标,保障了新北川顺利“开城”。
2013年,绵阳市投资上亿元的天然气调峰球罐站首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极大地缓解了全市冬季供气紧张局面,企业也因此收获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
优化服务 做好用气保障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头人,邓坤一直以履行职责,服务社会为己任,在做好本企业工作的同时,他积极为绵阳发展献计献策。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先后撰写了《发展低碳经济做好要素保障——对绵阳市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增强服务意识提升要素保障助推“工业兴市”》等多篇调研报告,受到政府重视。
8年多来,绵阳燃气集团在邓坤领导下,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效益稳步攀升。与他初来时的2006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68.4%,利税增长217%,资产总额增长66.8%,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在进行多项重大投资及产权处置花费近4亿元的情况下,保障了企业持续发展质的转变。
由于各项工作安排到位,在全国多地频现“气紧”、“气荒”的情况下,绵阳燃气集团仍出色保障了居民和工商业用户的天然气供应,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要素保障作用,年年获得市“工业要素保障先进单位”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承隆记者田明霞实习生李锦辉)昨(11)日,北川普网·药博园正式上线启动,标志着中国西部首个中羌药产业链整合平台、中药材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集群区建成并正式营运。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家国、省商务...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