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年,又称“羌历年”,羌语叫“日麦吉”,是羌族人民的新年节日,也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也有7~8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
2006年“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由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县申报的羌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年”主要分布于茂县、松潘、汶川、理县、北川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
有关羌年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在很早以前,天神的幺女儿木姐珠爱上了人间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她不顾天条律令,执意下凡和他结婚。来到人间的路上,她把出嫁时父母赠送的树种、粮种种植在山野田园,把牲畜放入草地。秋天时节,树种长成了森林,粮食获得了丰收,畜禽也兴旺起来。为了感谢父母恩惠,就在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她把丰收的果实、粮食、牲畜摆在原野祭祀上天,表达心中的感恩情怀。以后,羌族民众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了。
年节这天早晨,主人要用最好的饲料犒赏为夺取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的牛马。寨上村民盛装参加,这期间劳动停止。由释比(端公)宰牛、羊祭祀天神,各家则以面做的小禽畜作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有的村寨要祭山神。每家派人携面制祭品参加。当神林中敲击的皮鼓声响起神杖彩带激烈挥动时,端公的跳神便把村民带进了庄重肃穆充满虔诚和期冀的气氛中。 宰羊时,端公用冷水淋洒羊头,羊头不停摆动,说明山神领受了,可杀;不摆动,则不敢杀。羊血洒于神坛前,羊头躬敬山神。敬神的肉将分给各家各户带回享用。
闻名中外的中国古羌城就坐落于茂县县政府所在地--凤仪镇,其集文化传承保护、休闲体验、游乐观光为一体,是品牌独特的羌文化浓缩展示地和人文景区。景区地处茂县岷江西岸金龟包、银龟包之间,坐西朝东,背靠水西,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庄严雄伟,气势恢宏。中国古羌城占地3000余亩,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建筑基础面积14万平方米。中国古羌城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羌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羌族文化活态展示、展演区及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董峰)
新闻推荐
刘奇葆在北川县调研时强调努力实现地震灾区经济大发展 文化大繁荣生活水平大提高
本报讯(四川日报记者方小虎)10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绵阳北川县调研,强调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继续保持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铸就的崛起危难、爬坡破难的精神...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