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北川创新开展“量体式、菜单式、移动式”服务,有效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广大基层群众近距离体验到“惠民、便民、利民”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整个教育实践活动更加生动具体。“量体式”惠民订单,服务送达家门口。重度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到指定医院鉴定残疾等级,而根据办理程序规定,必须本人到场才能办理。针对这一难题,北川县残联工作人员在上门开展鉴定服务的同时,及时收集残疾人对无障碍改造、康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的需求,量身制作服务订单,注明服务对象姓名、残疾等级、服务需求、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然后根据订单记录组织专人提供辅助器具配送、居家无障碍改造等个性化服务。都坝乡柳坪村4组的何延婷以前洗澡要家属帮忙,得到订单配送的淋浴椅和L型扶手后,极大减轻了自己和家人的压力。截至目前,北川县已有14名重度残疾人,在家中体验到了这种量身订单提供的惠民服务。
“菜单式”便民卡片,服务实现零距离。北川县关内12乡镇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大多离场镇较远,到乡镇政府办事很不方便。为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不方便”的问题,小坝乡党委政府将所有乡干部、村(社区)四职干部,以及急救、公安、消防等服务电话、服务内容制作成一张菜单式小卡片,发放到27个村(社区)的3340户群众手中。群众可以根据需求拨打菜单上相应的电话号码,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足不出户地体验到党员干部的优质上门服务。目前,在北川关内乡镇已有12000多名群众享受到了这样的“零距离”服务。
“移动式”利民平台,服务打捆进基层。“平台前移到基层,服务集中来打捆、贴近群众无距离”,北川县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组织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办件量大的公安局、公证处、住建局、国土局、民政局等12个窗口单位,20名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走基层、送服务、上门解难”活动。各窗口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现场为基层群众进行政策及办事流程宣传、解答疑难问题。对符合条件的,现场及时受理办结。截至目前,共受理服务事项120余件,开展政策及办事流程宣讲、疑难问题解答320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办事手册1327册,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张勇本报记者王守蕾)
愿服务,也要会服务
如何解决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问题?北川的做法说明:愿服务,也要懂服务、会服务。
通过学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愿服务”,是群教活动所达到的目的之一。但止步于此还不够,愿服务,也要懂服务、会服务,才能服务好。现实中,人们常感到,交通快捷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通讯便捷了,干部与群众联系反而少了;惠民政策多了,干部与群众反而生疏了。这说明,服务也需要创新。
不难看出,北川量体式、菜单式、移动式“三服务”做法,其目的,实质上就是从党员干部身上找原因,通过创新服务方式,让党员干部真正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末梢神经”。 (方发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耀予)中组部、团中央第15批赴川博士服务团近日来绵,开展以“走进国家科技城,探寻自主创新路”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博士服务团一行先后前往北川县、尚高创意联邦·国际电子商务产...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