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关键词 欧洲游
邵凡 (成都光大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早在1988年,学习德语的我便开始进入旅行社行业,只是那时候,我的德语是运用在接待德国旅游团的业务上。德国人到成都来,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在成都中转,拉萨才是他们的目的地。当时,我的脑海中还不曾有欧洲游的概念。有热情的德国友人邀请我去欧洲玩,我觉得那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组织旅游团去更是不可思议的事。大概在1995年之后,终于开始有一些零星的考察团去欧洲,但不叫“欧洲游”而叫“长途旅行”,行程一般15~18天,一次性去8~10个国家,光是机票就贵得惊人,大概需要3万多元。当时成都没有领事馆,由于游客数量少,成都的旅行社也因为无法成团所以需要交给北京的旅行社来执行。
2001年,成都旅行社已开始寻找欧洲地接社,组织欧洲团了,虽然最初一年才几个团,但却为成都人走向更远的世界做出了重要铺垫。2003年,德国旅游向中国人开放。2004年,中国国家旅游局与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游客可以前往12个欧共体成员国家旅游。一系列利好消息,全面打开了成都欧洲游的大门。
2006年5月,荷兰皇家航空开通了成都-阿姆斯特丹航线,成都拥有了第一条直通欧洲的快速通道。渐渐的,欧洲游的业务越来越大,旅行社也纷纷增加人手,获得出境权的旅行社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从最开始的十几天多国连游,到现在欧洲自驾游、欧洲自由行、欧洲购物之旅等主题化的产品,欧洲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在整个出境游市场中,欧洲游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东南亚游占据绝对主力(70%)。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曾经去过东南亚旅游的人,会慢慢转向欧洲这样的长线游,因为欧洲有着更精彩的景点和文化值得去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游将会在旅游市场的下一个十年进入高速发展期。
2006年
关键词 主题乐园
张晓振 (国色天乡乐园负责人)
最初的旅游是以观光为主,后来度假休闲、专项旅游发展起来,就变成了多元结构的产品布局。而且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度假休闲旅游会占很大的比重,国外已经把旅游等同于度假休闲了。特别是近几年,大成都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几率,近郊游、古镇游成为旅游行业的热门项目。2006年,国色天乡乐园开园,又给了成都人一个快乐开心地,节假日期间,每天数万人的入园量,足见人们对主题乐园的渴望。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旅游产品精细化是必然的变革趋势。2015年上海迪斯尼的开业,对国内的主题乐园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迪斯尼作为主题乐园的鼻祖,其精细化程度无与伦比。而我们一些乐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服务投诉问题,均是不够精细所致。所以我们要发展自身产业,势必要在精细化道路上努力学习,从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客户管理、安全管控、体验感升级等诸多方面强化其精细化的程度,才能稳固应有的行业地位。
旅游者的多元需求、主题公园的外部经济性、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使得集群化发展成为国内外主题公园经营的又一重要战略。在主题公园旅游客流空间集聚模式下,由数家不同主题的公园集聚组合,并与住宿、餐饮、商业、演艺、会展等产业互相促进,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形成区域旅游休闲娱乐中心,是大型主题公园的重要发展模式。而国色天乡国际度假区正是从这样的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出发,填补了西南地区在主题乐园发展史上的一项空白。
不断创新和升级文化业态,提高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增收的重要引擎。而社会大众对娱乐的需求一定是越来越强烈,未来的主题公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有市场空间不代表企业都能赢利,只有那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服务、不断探索新颖运营方式的乐园,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生存,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2008年
关键词 游客大营救
何光厚 (四川省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举国上下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大营救。当时,由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组织的“神奇藏羌之旅”老年团108人及其他游客共计250余人,被困于重灾区北川县小寨子沟景区。我们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呼吁尽快开展救援。
20日,部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游客,因被困时间较长,自备药品耗尽,加之震区形成堰塞湖,情况非常危急。但道路损毁严重,短期内仍无法通过陆路施救。我心急如焚,向省旅游局请缨,经同意后加入到三人救援侦察小分队。
21日,在天气条件允许的第一时间,我登上了飞往灾区的直升机,由于当地山高沟窄、环境复杂,飞机经过好几次尝试才得以降落。抵达地面后,我发动现场的游客和战士,快速清除直升机起降区域障碍,并用两条20多米长的红布铺设标识。随后我们徒步十多公里,将分散在龙门峡、西窝羌寨、羌王寨等景点的游客聚到一起,组织其分批撤离。当天共有4个架次的飞机起降转运游客,因天色很快暗下来,山里又起雾了,大部分游客只得等待次日救援。夜上,我和救援组一起安抚游客,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下,尽管余震不断,游客们都得到稳妥的安置。
22日15点40分,7个架次直升机将游客全部安全撤离,当我们跟随在最后一名游客身后,满脸倦容地钻出舱门时,停机坪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事后,同行的部队首长告诉我,22日之后的一个星期都不具备救援飞行的气象条件,我们可以说是抓住了最合适的救援时机。此次惊心动魄的救援历时24小时,却是我作为旅游人最难忘的24小时。
5年过去了,我时常都会想,旅游本身是令人愉快的体验,但也难免会遭遇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故,当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应对?像四川这样的旅游大省,能否建立起专业的救援机构,引进救援飞机等特种设备,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游客至上、防患于未然?在这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强)以四川北川县原副县长兰辉生平事迹拍摄的电影《兰辉》,和以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的感人事迹为蓝本创作的电影《天上的菊美》自6月在全国各地院线陆续上映以来,...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