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记者眼中的兰辉
□本报记者 邹俊川
他3年跑了20多万公里山路,帮助200多位困难群众,手机里存满了群众的电话号码……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基层干部?7月底,带着对原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的敬佩之情,各级新闻媒体记者深入北川,重走兰辉生前经常跑的路,寻访兰辉的亲人、朋友、学生和曾帮助过的群众,从他们的点滴回忆中还原兰辉。
他的付出留下了足音
绵阳晚报记者王望时常回想起和兰辉接触的点滴。
王望的老家在北川县擂鼓镇,地震后,王望一直扎根北川采访报道。在日常采访中,王望和兰辉有了一些接触。“很多次都看到他在擂禹路上指挥抢险。”“开车从任家坪到禹里,走任禹路不过10余分钟。之前翻越擂禹路,要走两三个小时。”王望说,“为了任禹路,他倾注了太多心血。”在基层采访时,王望总能听到不少群众聊起兰辉,讲述他们和兰辉交往的故事:“如果干部把群众捧在手上,群众就会把他记在心里。”
在北川采访,光明日报记者王国平被兰辉朴素的为民情怀所感动:“在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的今天,兰辉乐于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人民群众,并叮嘱有事随时打电话,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因公殉职后,兰辉帮助过的人来探望他的父亲,也纷纷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叮嘱老人家有事随时打电话。这说明,他的付出留下了足音。
一个细节让人民日报记者刘阳印象深刻:一次兰辉往家赶,看到楼下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少了,是出了什么事?他马上打电话询问情况。“他的心思总是很细腻,他对北川人民怀着满腔热情。”
他有着强烈的文化坚守
采访之余,王国平细细浏览兰辉微博里的大量诗作。一首写给养路工人的诗写道“手提夕阳”。“读到这句诗时,我被深深打动了。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透着悠远的意境,洋溢着诗人的情怀。”王国平说。
兰辉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但王国平更关注背后的源泉。“他努力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这一切并非偶然。”王国平说,除了坚定的党性原则,他还具有宽阔的人文视野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因为有这样的素养,所以他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乐于把别人的事扛在自己的肩上,让自己成为一团火,温暖需要温暖的人。 (下转06版)
新闻推荐
●5月21日,中国人保财险广元分公司在“广元市首届十大诚信企业暨十大诚信企业家”颁奖仪式上被授予“广元市首届十大诚信企业”荣誉称号。(任钢)●近日,首届中国上市公司金誉奖评选结果揭晓。招商银...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