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专电 虽然他已倒下,但他的精神更加巍峨;虽然他已离开,但他的名字却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9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在兰辉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北京市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代表等共700余人齐聚一堂,聆听着一位人民公仆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台上,5位报告团成员深情讲述;台下,听众们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无私奉献、服务百姓的爱民情怀,感动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拼命工作,透支健康,也要为百姓、为事业的赤诚忠心,在这里绽放出璀璨的光辉。“他翻山越岭,带领100多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出大山。”北川县委副书记李斌深情讲述这位人民公仆的先进事迹,“汶川特大地震后,兰辉强忍失去3位亲人的悲痛,始终战斗在抢险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不少干部都说,跟兰县长下乡太累。每个月要跟他下乡两三次。汛期、冬季每月下乡达五六次。每次下乡,都要做好吃苦挨饿的准备。”北川县安监局局长陈国兴缅怀了兰辉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细节。
曾抱怨父亲太忙的兰欣怡,在父亲殉职后开始关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的报道。“以前我只知道他忙,现在才知道,他忙得是多么有意义。”兰辉的女儿兰欣怡追忆了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父亲常说,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兰辉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价值却重于泰山,给世间留下无数美好和感动,大家都会记得!”曾经数次采访兰辉的天府早报记者吴楚瞳忍不住泪流满面……
感人肺腑的话语,催人泪下的讲述,发自内心的呼唤,深深感动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人们用掌声传达着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泪水悄悄抹去,又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人们的心在颤动,在共鸣。
中央党校学员颜福泉擦拭着眼泪动情地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兰辉的一生简单而朴素,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悉数奉献给了他挚爱的大山、淳朴的乡亲、钟爱的事业,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报告会上,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干部周娟泣不成声:“兰辉走了,他把对人民公仆的真谛解读留给了世人,留给了这片他曾经挚爱过的沃土。”
“兰辉时刻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为老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听完报告后,北京大学教师闫丽佳的眼睛依旧红润。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兰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国家人社部军转中心干部文希说。
“兰辉用实际行动和忘我的工作精神驻守了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承诺与行动走向远方。”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干部王海培痛惜兰辉早逝,表示将认真学习兰辉精神,争当兰辉式的好干部。
商务部干部曹建华无法掩饰内心的触动:“兰辉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必将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永远浩气长存!”
报告会结束了,感动还在继续……
“人们敬重他,缅怀他,更要学习和践行他的公仆精神,多为群众做一些实事。”北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文峰说,希望全县干部都能向兰辉学习,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乐于吃苦、甘于“吃亏”,以实际行动造福群众、推进发展。
兰辉走了,但他的足迹,他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兰辉走了,但他的精神,他的信念,将永远活在人们中间。
(本报记者 葛永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由姚基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篮球协会共同主办,绵阳市政府承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绵阳师院共同协办的“2014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