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两点,走进位于绵阳游仙区的依江花苑,红墙楼房错落有致,小区不大但秩序井然。在健身器材活动区,有老人带着孩子嬉闹,还有几位大妈在树下玩扑克,春日午后的阳光很怡人。
退休教师汤际平的家就在这里,他从盐亭搬到游仙区居住快8年了。三室两厅的住房,家里一尘不染,很有些书香门第的味道。
“我们是四代同堂。”汤老师有一双儿女,女儿在成都,夫妻俩一直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大多时候汤老师的老母亲也跟他们住在一起。
电视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都是孙女汤靖玲在学校获得的。客厅放着两辆自行车,汤老师指了指屋里的衣柜,“这两年工资提高了,消费观念也变化了,他们贷款买手机,你看,平时买的衣服好几个大衣柜都装不下。”
在汤老师看来,经历过2008年地震,绵阳人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汤老师的五弟在北川县医院工作,地震发生后从废墟爬出来逃生,汤老师一家还经历过唐家山堰塞湖举家撤离。作为小区党支部委员,汤老师震后一直忙着发放救济物资,为安置群众跑前跑后。令他感慨的是,以前小区有个大爷看法比较偏激,经历过地震后,拉着他的手说了句掏心窝的话,“共产党好”。
“好好生活,珍惜生命,这就是最重要的。”前年,汤老师又有了一套住房,离依江花苑只有10分钟路程。“孙女大了,需要有独立的书房,我们老两口就搬出去了,但是白天都在这边活动,要给孩子们煮饭。”
屋里的休闲厅放着一台电脑,汤老师说,“孙女去年教我用的,平时上网看看新闻和电视剧,老年人也不能落后潮流啊。”
每天傍晚,汤老师都要去散步,沿着河堤走上一两个小时,老伴爱到附近的小广场去跳坝坝舞。“东津路全部黑化了,路灯换得漂亮了,道路两旁种了银杏、香樟,听说建南路也要拓宽改造了,绵阳的变化真是一年一个样。”
新闻推荐
□闫静本报记者邹俊川蒋君芳7月16日,从北川县山东大道右转,沿着平整的水泥路驱车前行,就能到达安昌镇北山村。这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山村,放眼望去满山绿意,一棵棵核桃树苗正吐露新芽。2010年,这个村子...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