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老板,我们8个人,有没得位置?”“老板,再加1斤羊肉1斤羊杂!”昨(6)日中午,北川新县城一家羌式酒楼,浓香四溢,食客满堂,老板和店员忙得不亦乐乎。店员递过的菜谱也很有创意:“祥云耳脆”、“火爆龙衣”、“精武羊翘”……
发掘羌族“羊文化”餐饮特色,发挥“北川白山羊”品种优势,引进创新简阳羊肉汤制作工艺,改良提升传统羌式制作工艺。——继向外界递出“到北川,看中国最美县城”名片后,去年至今,北川正借助发展以“北川白山羊”为特色的“羊肉经济”,打造又一张旅游名片——“到北川,吃羌寨白山羊”。
羊是羌族的图腾。“羊文化”在羌族文化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北川羌族民俗活动“祭山会”中,山羊被用作祭品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如今,羌族人仍保持着宰杀骟羊过年的习惯。徜徉北川新县城,更像是进入了一个“羊文化”的大展厅。无论是建筑物上高悬的羊头、羌绣上精美的羊图腾,还是人们的饮食起居、穿戴首饰,“羊文化”渗入了北川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正是因为看到羌族“羊文化”这一地方特色品牌所蕴藏的潜在价值,去年至今,在如何增强新县城人气、商气,做“活”新县城经济的战略思考中,北川决策者把目光投向了羌族“羊文化”的深度挖掘上,以“北川白山羊”为代表的地方特色餐饮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北川白山羊还有明显的品种优势和产业优势。该县畜牧局副局长李勇告诉记者,羌人养羊,只挑选生长快、个体大、皮毛纯白的羊只作为羊种,由此形成了独有的“北川白山羊”品种。北川地处高山峡谷,气候温润,白山羊长年放牧于羌山灌丛,用当地人话说:“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吸的是负氧离子”,因而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早在2009年,“北川白山羊”就被作为四川仅有的2个肉用羊品种,纳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11年底,北川白山羊年出栏达到21.1万只,预计实现产值近2亿,占全县畜牧产值的1/3。预计未来5年,年出栏量将达到30万只以上的规模。
为精心“熬”制好“北川白山羊”这道“羊肉汤”,去年11月,受市委常委、北川县委书记刘少敏指派,县委副书记王久华带队,专程赴享有“西部第一汤”美誉的简阳“取经”。一批羌族厨师不仅学会了全羊制作工艺,而且还创造性地融入了羌式大宴的特色,开发出了融羌式特色与简阳羊肉汤风格于一炉的“北川白山羊”全羊系列菜品。一位受访的厨师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推出的全羊系列多达80多个品种。“只要猪肉能做出的菜品,用北川白山羊都能做得出来”。
这个严冬,一锅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为北川人注入了强劲的“创业信心”。北川专门成立了特色餐饮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一揽子以羌式大宴、白山羊为品牌的产业规划已经启动,巴拿恰商业步行街、马鞍路等被规划为“品羊一条街”,一条从育种、基地、餐桌、制品再到品牌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 方发勇 王官伦)
■点评
多让“地方特色”变为“地方品牌”
“江油肥肠”、“花荄牛肉”……绵阳的特色餐饮不少。到北川吃什么?如今,“北川羊肉”吸引了不少游客。
北川是我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族“羊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北川还拥有白山羊的品种优势,羊肉品质好。然而,长期以来,有“地方特色”无“地方品牌”,原因何在?主要是没有找到资源与市场之间的结合点。如今,北川人“静下来”挖掘文化底蕴、“走出去”引进先进工艺。一只白山羊,从“头”吃到“脚”;一锅羊肉汤,让人喜洋洋。“吃羊肉,到北川”正在成为北川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北川的做法启示我们,有了资源和产业,还要找到与市场对接的出路,才能让“地方特色”变为“地方品牌”。 (李永斌)
新闻推荐
跟踪审计促进科学阳光重建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巨变董大胜莫瑟参加考察 罗强薛康高仁全陪同
本报讯昨(22)日,来川出席世界审计组织理事会第63次会议的代表前往北川羌族自治县参观考察。代表们认为,经过灾后重建,中国地震灾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跟踪审计的生动实践,有效促进了灾区科学、高效、廉...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