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城市、美丽的校园、人们脸上绽放出笑颜……每当在网上看到汶川地震灾区的变化,我都会感慨万千。
震后三年,那里到底怎么样了,我很想去看一看。
曾经与北川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见。那是2009年元月,我到江油去工作了一段时间。那也是地震重灾区之一,到处都有地震留下的痕迹,仿佛向人们诉说那不堪回首的过去。不时看到一辆辆军用卡车满载着砖头、石块等物资经过,不少居民也正赶着修建新房过新年。我所住的地方叫含增镇,含增镇和北川仅隔了一条通口河,通口河另一面的通口镇就是北川的辖地。含增镇口有一个明显的路牌,标明距北川县城28公里。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接近北川,我的心一下激动了起来,和同事们相约有时间一定到北川看看。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对长特钢加热炉的检修,大家加班加点赶进度,争取过年前干完。在工地,每天都能看见一位六十开外的老者,跛着左脚,步履蹒跚地推着一辆三轮车,车斗上放着一个玻璃柜,里面装着香烟、水、豆腐干等物品,一路叫卖。我们常去买点东西,渐渐便熟悉起来。老人说,他的脚就是在地震中被石块砸坏的,家里的房屋也成了危房。如今,为了早日把新房盖起,儿子和儿媳到外面打工去了,自己也不能干重活,就购进一些日用品到处叫卖,再捡些破烂换钱,顺便再捡些木料做柴火。望着老者沟壑纵横的面容,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我们不时将废包装纸、木材收集起来送给他。老人不好意思,便送一些水给我们,我们执意不要。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很是满足,他说:“虽然受了灾,但有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这不,快过年了,每家都领到了米、油、还有猪肉呢!”看着老人一瘸一拐但却坚定有力的背影,我已经看见了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由于工序交接,我们得到了一天的休息。可找遍了含增镇,也没联系到一辆可以到北川的车,我只好失望地到城里买了回老家的汽车票。当我返回时,同事们却告诉我他们找到车去了北川。说给我打电话却关机,我一看,手机早就没电了。听着他们讲述在北川的感受,一路上的见闻,看着他们从北川买回的影像资料,我的心里无限遗憾……
就这样,我错过了北川,错过了去看看那里建设的情况。但北川,相信我,我一定会去的!到那时,那里一定会是一座山更清、水更绿、风光更秀美的家园!
新闻推荐
□张德勇特约通讯员安洪志“5·12”留给人们的伤痛和悲情仿佛渐行渐远,但生在北川长在北川的郑强忘不了。郑强,原绵阳市油仙区人武部部长,现攀枝花军分区参谋长。在地震中,面对一边是生死不明的...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