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科博会高新技术产业馆(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中国科技城之星”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首发(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2019年1至11月
▲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完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88.55亿元
▲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12.71亿元
▲累计新签约项目80个
2020年工作目标
▲加快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
▲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基本形成100平方公里主体框架
……
□本报记者袁媛
《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召开、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技园区开园、第七届科博会成果丰硕……
时光列车在2020年的站点停靠,科技城迎来建设20周年的新起点。回望过去一年科技城发展历程,许多镌刻在册的“高光时刻”仍令人热血沸腾。
一年来,在多重机遇叠加、发展势头强劲的黄金时期,科技城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源泉、协同创新为特色、开放合作为动力,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营造、创新活力激发、创新产业壮大、开放合作深化、发展环境优化“六大工程”,在众多领域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产城一体夯实支撑集中发展区建设“换挡提速”
“这是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安州片区重点工业项目之一,该项目去年3月启动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全部结束,进入总评施工及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全面投产。”近日,在安州区年产2.5万吨水性纳米及石墨烯高端特种涂料产业化建设项目现场,轰鸣的施工设备和忙碌的建设者们构成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项目负责人张学斌表示,“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到5个亿左右。”
把目光移向10多公里外、涵盖5G科技园和卫星应用科技园等八大科技园的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技园区。开园170余天以来,园区正发挥着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科技新区建设的核心支撑作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点燃科技城新一轮发展“引擎”。
从这些微观的角度切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的强劲脉动更为可知可感。
作为科技城建设的核心载体、全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战略平台,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事关科技城建设成效。
按照“项目引领、产城并进、全面提速”的总体要求,一年间,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蹄疾步稳:京东方量产交付,中电科磁性材料产业园一期建成,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安昌河、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等快速推进,为承载产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数据可以佐证:去年1至11月,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88.55亿元、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12.71亿元、累计新签约项目80个,实现了项目进度和时间进度“齐头并进”,进入高位起步、高端引领、高速发展的阶段。
成绩来之不易,成绩提振信心。翻阅今年的工作目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到2020年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核心示范区,基本形成100平方公里主体框架”……一条条简洁明了的发展目标,标注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前进方向。
我们可以感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两个主攻方向,一个创新活跃的科技新区、业态高端的产业新区、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区正款款走来。
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各级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迸发
去年4月19日,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型智能电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天府肉猪繁育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开发等一项项受表彰的科技成果镌刻了科技城的创新足印。
梳理获奖项目名单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和传统观念中高校打主力不同,本次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项目占13项、占比50%,企业创新地位实现大提升,企业“挑大梁”“唱主角”,在代表绵阳市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年度科技盛事中稳站“C位”。
科技创新,正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与惊喜。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抢占产业之巅。
创新主体的壮大也进一步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去年大企业大集团“领航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涌泉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等的实施,加强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瓶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数、净增长数与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超过39%。全市1至11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8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34.3亿元,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2%。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引领产业升级转型重要举措。纵观《绵阳市科技进步奖励公报(二〇一八年)》也能发现,协同创新已成为主流。不少获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都涵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涉及协同创新链条的各个关键环节。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跟当地的高校、研究院深入开展合作,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攻克关键技术,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释放出全面创新驱动发展的充沛活力,助力科技城建设行稳致远。
优化环境开放合作科技城“磁石效应”加速释放
去年12月17日,在2019年绵阳市人才工作大会暨“绵州英才荟”主题人才活动上,以“爱联科技-物联网模组科技创业团队”为代表的71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入选“科技城人才计划”,市委、市政府给予共计804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同时,100名人才获得首批市级人才公寓入住资格。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推进科技城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人才新政”向创新创业人才抛出“橄榄枝”,仅是绵阳市持续营造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绵阳市聚焦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服务等关键环节,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搭建共建共享的人才发展平台、提升贴心暖心的人才服务水平,打出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组合拳”,为新时代推进科技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绵阳市还积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市场化运营好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支持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开展科技成果精准对接行动,促进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对接、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营造出优良的创新生态。
除了优良的创新生态,逐渐形成的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也加速释放着科技城的“磁石效应”。
去年9月,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圆满落幕,共集中签约项目105个、吸引投资金额达923.75亿元。这场延续7年的科技盛会,将肩负“国家使命”的科技城推向了科技创新的前沿舞台,全方位展示着科技城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合作大局的良好形象。
而持续用力推进的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构建的全国乃至全球招商资源网络,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的外向型产业园区,都在次第延展着科技城开放的边界,也为科技城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在实施《绵阳科技城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科技城必将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前进、发展、突破,迈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顺鸿冯春艳)12月12日,“筑梦未来”精准帮扶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州区沙汀实验小学举行。此次公益捐赠活动旨在推广...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