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安州 > 正文

从变电站“变迁”看绵阳电网跨越发展

来源:绵阳日报 2019-10-29 07:56   https://www.yybnet.net/

安州变电站

四川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磨家梁变电站

70年前,许多人连电灯长什么样都没见过。现在,我们用着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电力的获取越来越便捷,电力保障越来越稳固,我们的生活也因用电越来越方便舒适。

回望来路,绵阳电网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之路,从第一盏电灯亮起到电网互通连接千家万户,从引入进口设备和国外专家技术指导到自主设计、建设、运行智能变电站,在时代的变革中,绵阳电力稳步前行,构建坚强的智能电网,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让人民用电越来越稳定可靠。

1960年,110千伏绵阳变电站投运;1972年,安县220千伏变电站投运;1999年,铁牛110千伏变电站投运;2010年,110千伏北川变电站投运;2014年,220千伏磨家梁变电站投运……为了探寻绵阳电力发展的沧桑巨变,连日来,记者跟随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电力人员的脚步,走进一座座变电站,见证绵阳电网发展变迁。

□本报记者黄小芹文/图

1绵阳第一座变电站110千伏绵阳变电站

城区桃园街,看似普通的院落内,“藏”着一栋四层高的建筑。这是绵阳最早的变电站——110千伏绵阳变电站,1960年投运至今仍是绵阳城区最重要的“电源”之一。

变电站里,电力设备升级换代,从手动操作变为自动控制,从露天移到室内,几十年的时间里几经“辗转腾挪”,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这里就是原来室外设备的场地,变压器大概就是停车那个位置。”原绵阳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刘伯焱,是绵阳电网建设的众多开拓者之一,回忆当初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力资源紧缺,国家大力支持电网建设,从成都架设了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途经绵阳,绵阳变电站由此而来。不过,因为基础薄弱,那个年代,绵阳乃至全国都实行计划用电,电力供应有限。

“那时候,企业生产用电要提前申报,原电业局根据情况分配供电,不是想用多少就能用多少。”刘伯焱说,那时用电就是紧张,因为还有很多其他企业用户和居民都需要用电,不像现在用户“不缺电”。

绵阳变电站的建设让绵阳用电压力逐渐缓解,随后,变电站经历了三次改造、扩建,变压器逐渐增多,变电容量不断增大,供电能力不断增强,为周边用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可靠供电。

2四川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安县220千伏变电站

电网发展不能仅靠一座变电站,要“织”成一张大网,需要变电站的持续建设。在绵阳变电站建设发展的同时,绵阳境内的其他变电站也悄然出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史上发生了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绵阳地区作为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在此背景下,绵阳电网成了西部区域发展的“先行者”。

气势恢宏的安县220千伏变电站,是四川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从1972年投运至今,已安全运行12000余天。“当时国家为了支援四川的三线建设及绵阳安县地区的工农业安全生产,在这建设了安县变电站。”原安县220千伏变电站站长赵志清说,这个变电站建成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着安全可靠的电能。

数十年来,安县变电站见证了绵阳用电负荷和供电量的攀升,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70年代,四川日发电量只有300万度左右,成德绵广分配负荷30万度左右。”赵志清说,随着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现在安州区日用电量就达到11万度左右。

3接入绵阳第一条110千伏地下电缆铁牛110千伏变电站

铁牛广场,有一栋看似不起眼的楼,但里面的供电设备却为成千上万用户供电,这就是铁牛110千伏变电站,这里接入全市第一条110千伏地下电缆,开启了电线从空中转入地下的时代。

在变电站周围的地面上,印有“下有电力线缆,高压危险、严禁开挖、禁止堆物”的警示牌格外醒目。“这个变电站铺用地下电缆,所有设备都在室内,从此绵阳城区逐渐告别了“蜘蛛网式”供电线路,进一步美化了城市景观。”原绵阳城区供电局调度所所长曾斌说。

上世纪90年代,绵阳主城区的绵阳变电站、南塔变电站、高水变电站负荷容量压力较大,铁牛片区没有足够的电源支撑,周边居民用电只能靠这几个变电站远距离送电。为此,1999年11月,铁牛变电站建成投运,这是当时绵阳境内变电容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变电站。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河滩地,运输困难,光是一台变压器就有70吨,需要20多个人从老火车站运输过来再安装调试。”原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检修班班长刘高华回忆说,铁牛变电站内是全进口设备,安装设备需要国外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我们边干边学,20天就完成任务。

这座变电站,为中心城区提供了强大的电源支撑。刘高华激动地说:“现在,供电源多了,容量变大了,供电可靠性更强了,居民企业用电更放心了!”

4自主设计建设运行智能变电站220千伏磨家梁变电站和110千伏北川变电站

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水平提升,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2010年,“5·12”地震后的新北川正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当时迁移到北川新县城永昌镇的居民急需用电,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组织人员修建了110千伏北川变电站,这是全国首座智能变电站。

这座变电站的投运为北川新县城提供主供电源,对于加快北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该变电站设备装备和技术水平先进,10多项创新设计、技术为四川电网首次采用,支持自动控制、状态监测、智能调节等高级功能的实现,对于提高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7月4日,完全由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自主设计、建设、运行的智能变电站——220千伏磨家梁变电站建成投运,这是绵阳城区唯一一座220千伏GIS变电站。

变电站内,除了机器人巡视、光纤传输等技术外,全站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全封闭GIS设备。“采用这种设备,对人身和设备来说安全性更高,用手触摸设备表面都没有问题。”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张敬尧说,与常规变电站相比,GIS设备占地面积小,变电站可容纳更多设备,供电能力也随之提高。

作为枢纽变电站,磨家梁变电站连接着教育园区、高新区、安州区等,变电站为这些片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张敬尧说,比如绵阳京东方项目,这座变电站为绵阳京东方项目提供着稳定可靠的供电保障,从建设到量产以来,都没有因为用电问题影响生产。

记者手记

绵阳电网的点滴变化,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发展巨变的一个小缩影。随着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绵阳电网愈发安全可靠。据统计,目前国家电网绵阳境内有126座变电站,最高电压等级已达500千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历经几代电力人的艰苦努力,从各产业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绵阳电网建设始终扮演着先行铺路的角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电网迅猛发展,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供电安全可靠性不断提高,实现全方位供电服务,开启大电网发展的新征程。

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近年来,绵阳电网负荷屡创新高。这恰恰说明,在绵阳电网的支撑下,绵阳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正在腾飞。正如刘伯焱所说“经济发展,电力先行。没有电力,其他一切行业都踏不走了,用得越多,证明我们电网发展越快,也证明我们地方经济发展得越好。”

电力事业快速发展,见证了70年城市的变化升级,如今的绵阳电力正迈向智能化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有魅力。

1960年110千伏绵阳变电站投运

1972年安县220千伏变电站投运

1999年铁牛110千伏变电站投运

2010年110千伏北川变电站投运

2014年220千伏磨家梁变电站投运

新闻推荐

《破门》喜获金鸡奖提名

本报讯(陈建成特约通讯员唐巍)10月22日,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2届中国电影百花金鸡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19...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变电站“变迁”看绵阳电网跨越发展)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