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来源:绵阳日报 2018-12-09 06:54   https://www.yybnet.net/

位于安州区文化公园的李调元像

(王剑摄)

翰林墓

有关李调元的古籍

宝林镇小学“调元篆艺坊”

“叔伯一门四进士,兄弟两院三翰林。”赞誉的就是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家族取得的非凡文化成就。李调元,一代彪炳史册的文宗巨匠,出生在安州区宝林镇大沙村,集诗人、戏曲理论家、藏书家、美食家之极大成于一身。仕途受挫后回到故乡,李调元竭尽全力编纂大型类书《函海》,为研究古代巴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包含大篇幅的关于川剧、川菜的记录,李调元因此又被尊为“川剧之父”“川菜之父”。

近日,记者走访了宝林镇,探访调元文化的根脉所在。

□本报记者陈荣文/图

探访

李调元“根”在宝林镇

在宝林镇乌龙村三组,一座规模恢弘的六角形石墓里,静卧着去世了两百多年的清代才子李调元,墓碑上刻着:“大清翰林李公调元之墓”。

离翰林墓不远的大沙村6组,就是李调元出生的李家湾。走下公路,路边是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乡贤所塑的李调元站像,附有李调元生平。旁边一座小庙里,塑有李调元坐像,香火不断。寺庙的墙上,记录着万卷楼、李氏老宅被毁等民间传说。后面,就是李氏宗祠和李家老宅屋基。

据了解,李调元的后人一共有“三房”,今年80岁的李斌廷,是“一房”第六代传人,他说:“庙子旁边的荆竹林,就是祖上李调元当年读书的万卷楼所在地。小时候,李家大院子有三个龙门子,还有戏台,私塾,经常唱川剧,周围的娃娃来求学,不是李家子弟也一样,一律不收费,让周围的娃娃都来读书。第三个龙门子的边上,还有李调元的上马石,出了第三个龙门,就直通李家染坊。可惜40多年前都被当四旧给毁了。”李斌廷带着记者,看了李氏宗族现在的祠堂,里面也塑有李调元的坐像,墙壁上则是李调元远望群山的彩绘。

“前几年我们李氏后人修房子,还挖出了万卷楼烧毁时散落的木炭和铜钉。”李斌廷介绍了他知道的万卷楼被毁的一些掌故,还拿出了一本珍藏了上百年的古书,上面有祠墓全图,还印有李调元的朝珠、貂皮、红绸、蓝缎等赏物的来由和图像,刻板精美,古色古香。

“据史料记载,李调元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出生于绵州罗江县北乡南村坝李家湾,也就是今天的大沙村。自清雍正十二年,至1959年2月这一时段,李调元属绵州罗江县人,无可非议。1959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罗江县,其宝林乡、河清乡划归安县所辖。李调元出生地和故居所在地宝林乡大沙村为安县辖地,从出生地籍贯来说,李调元已是安县人了。因此,从历史事实来看,李调元是绵州罗江县人,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李调元现在是绵阳市安州区人。”据安州区史志专家张清儒介绍,万卷楼是李氏家族广搜博采的书库,称为“西北藏书第一家”。嘉庆五年(1800年),万卷楼被打劫的歹徒焚毁。李调元从成都归来,徒见书化成灰,楼化为墟,悲痛欲绝,用双手将书灰捧入绢袋,葬入黄土,取名“书冢”,此后便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李调元吟咏:“我愿人到老,求天变作草,但留宿根在,严霜打不倒。”嘉庆八年(1803年),李调元病逝,享年68岁。

传承

“调元故里”翰墨香

时光荏苒,200多年过去了,在李调元的故乡,人们在奔小康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调元”就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文化品牌。据了解,调元文化的一大内涵就是李调元刻苦攻读,博览群书,著作等身,为后世留下了传承巴蜀文化的瑰宝巨制《函海》。

在宝林镇小学校门口,学校将李调元“勤学、正直、拼搏、创新”的品质,用四幅青石浮雕予以表现,并配以李调元诗词,生动活泼,诗意盎然。

走进校园,“调元文化”浓郁氛围扑面而来。学校设立了“调元篆艺坊”,安装有操作台,让孩子们通过“捏、雕、磨、刻、写、划”等方式“玩篆书”,在“玩”中领略华夏祖先造字的智慧,寻觅习字的乐趣,感悟文字带来的魅力。

据介绍,李调元在书法方面颇有建树,学习书法,成了宝林镇小学传承调元文化的一道风景。在教学楼一楼,以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为主线,依次介绍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一一介绍。同时,柱头上悬挂了相对应的书法作品。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编写了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自编教材《巴蜀才俊》和《蜀中对圣》两套上下册,让同学们系统学习调元文化,以李调元这位大乡贤为学习榜样,刻苦读书,报效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和带动效应。”宝林镇小学教师介绍说。

为了更广泛地弘扬“调元文化”,宝林镇党委政府今年组织成立了童山文学社(李调元著有《童山诗集》,別署童山蠢翁),许多农民作家、农民诗人参与其中,用写作歌唱今天的美好生活,在当地热爱写作的农民朋友中,蔚然成风。高村村支书张坤富就是农民作家的代表之一,他担任了童山文学社社长,在他精心组织下,《调元文化》内部杂志已经完成编纂,分为“调元文化、南村故事、四季花语、时事政治、书画摄影”等板块组成期刊,首刊即将付梓。

发展

调元文化与时代“接轨”

调元文化的另一大内涵,就是李调元为人刚直不阿,廉洁奉公,堪为后世人臣之楷模。

“李调元25岁考中举人,4年后,考中进士,点翰林,他作了10年京官,在京时表现出了立身正直,不畏权势的为人性格,曾经怒斥向他索贿的资深太监。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他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廉洁奉公,回京复命被提拔重用,升任直隶通永道道员(正四品)。”据张清儒介绍,当时,清王朝开馆编篡《四库全书》,征集全国图书,李调元不少好友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他利用这个机会“遍访异书”,留心搜集四川乡土文献、乡贤先哲著作,节衣缩食出钱征购,借阅抄写,力图复兴因明末清初战乱而凋零不振的巴蜀文化,这为李调元后来编著《函海》积累了宝贵的资料。李调元后因押送《四库全书》遇雨淋湿黄箱获罪,被流放新疆伊犁。经袁守侗等好友搭救,从流放途中发回原籍,削职为民。丢官罢职,几经周折,李调元回到了他梦魂萦绕的故乡,著书立说,毕其一生竭尽全力编纂《函海》。

“李调元为官正直,不畏权势,廉洁奉公的品质,是当今干部学习的楷模。目前宝林镇正在筹建‘调元文化廉政教育基地’,以闲置资产原小学区域为载体,以调元文化为核心,建设安州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争创四川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规划中的廉政教育基地,书屋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拟重现清代五大藏书楼之一万卷楼景象,搜罗各类书籍与古籍,专门开辟李式《涵海》《醒园录》专区、清廉教育书籍专区,规划60平方米为书法及读书区,供参观者进行学习交流和相关文化研究与创作。”宝林镇政府有关同志说,调元文化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即将组织实施,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就是以建成的调元文化廉政教育基地为核心,整合李调元墓、乌龙晒甲、东佛寺、李调元读书台、书冢、赵家大堰塘等景点,把乡村风景、农耕文化、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融为一体,创建“中国·童山文化农业公园”,让调元文化造福一方。

新闻推荐

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感恩党·感恩祖国·构建法治金埝”主题活动在金埝村举行

文艺汇演本报讯(记者许星文/图)为弘扬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素养,昨(3)日,安州区秀水镇金埝...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调元故里”文化寻根)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