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绵州燕姐”家越来越智能的厨房

来源:绵阳日报 2018-11-14 07:4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田明霞

11月11日,星期日,趁着周末,家住绵阳城区的陈燕(人称绵州燕姐)在家里请十几个亲友吃饭,一张大圆桌上,层层叠叠地放了三层30多个菜,蒸、煮、炒,凉拌兔头、卤猪脚、烧鸡炒鸭麻辣鱼肉应有尽有,味道特别鲜美。“四十年前,我家做饭是烧柴,几乎每顿是稀饭、白菜萝卜。还把盐放进烧热的大铁锅里炒红,代替稀少的菜油来炒菜。”燕姐说,作为一个热爱烹饪的人,她觉得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最大的是家里厨房。

上世纪70年代末,陈燕还没出嫁,住在安州区农村的院子里。“我是大姐,早晚做饭都是我的活,那时候烧柴,炊烟弥漫,熏眼呛人的。”陈燕说,厨房是土木瓦房子泥巴地,两个大灶,上面放着两口直径约80厘米的大铁锅,一锅煮全家七口人吃的饭,一锅煮三头猪吃的食。锅台旁打了个一米长的水泥案板,上面放着菜墩、勺、铲、瓢等炊具,还有盛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水泥案板边竖个小柜,装盆碗盘碟。

陈燕每天要早早起来做饭,尤其是冬天,天不亮就拉动风匣起灶生火。风匣是长方形木箱,靠两根拉杆联动箱内的挡板,一推一拉生风,吹旺灶火。燃料是到附近石梁庵坡上用抓耙搂回来柴草或块子煤,需要不时往灶塘添柴、续煤。由于灶大火软,做好一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等全家吃完饭,洗完锅碗瓢盆,很快又要准备下一顿。“每顿都是照得见人影的稀饭,炒些四季豆、豇豆、茄子白菜萝卜等,至于肉,那是过年才能吃上的。”陈燕回忆道。

“我1981年结婚后就搬到安州区界牌镇街上住,喂了9头猪,农闲时外出做小生意,家里经济条件改善了。我首先就在厨房里砌了个水泥大灶台,买回了家用吹风机,从此没有再拉风匣。”陈燕说。没多久,燃料变成了蜂窝煤,打开吹风机,火舌蹿得高。那时候,每个月都能吃到一次肉了。小家里的厨房也安上了自来水、接通了下水道,挪走了酸气弥漫的泔水桶。蒸烧白用笼屉,炖白菜用铝锅、炒青菜用大勺。那几年的赶场天,居住在乡下娘家父母兄弟姐妹,还有舅舅姨娘等人常到镇上来,燕姐就割几斤肉招待他们,一大家子在一起吃得热闹又开心。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陈燕家的农家小院子被征用为工业用地,她的兄弟姐妹们都搬进了拆迁安置楼房里,天然气管道替代了煤气罐、点火炉盘换成了电子燃气灶,陈燕也住进了绵阳城里的楼房里,家中的厨房装修一新,锅灶、抽油烟机每天都擦洗得很干净。“厨房很干净,一点也不像原来家里一日三餐煮饭烧菜的地方,而是开放式厨房的样品间。”陈燕言语间充满喜悦。

而后十几年,陈燕家的厨房设备不断更新:微波炉、豆浆机、榨汁机、红外线消毒柜、破壁机、原汁机等一个接一个搬进来。

如今,陈燕已年逾六旬,做菜的手艺也越来越精湛,还常年做烧白赠送给社会上天南海北的困难群众免费享用。家里人都心疼陈燕,劝她好好休息。“我付出爱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美德,况且从前做饭烟熏火燎地受罪,如今做饭是用天然气或操作电器,这是一种享受啊!”陈燕说。

新闻推荐

公益诉讼 两被告猎杀保护动物被判赔偿并公开道歉

本报讯(夏丹娜苏超记者郑金容)日前,由安州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安州区首例野生动物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宣判,陈某某...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绵州燕姐”家越来越智能的厨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