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汲取力量向未来 奋进美好新时代

来源:绵阳日报 2018-05-15 08:06   https://www.yybnet.net/

?安州向辽宁亲人赠送书画,表达感恩之心(唐巍摄)

?安州晓坝镇异地重建新貌(王剑摄)

▼汶川地震十周年献礼片《破门》首映发布会在科技城中环电影院举行(本报记者李灵越摄)

回首望,“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十年。

这十年,大爱呼唤感动,困境锤炼意志,安州人民不畏艰辛,与灾害殊死搏斗;这十年,汗水替代泪水,奋进取代悲戚,安州穿越重重困难,书写坚强与奋起;这十年,物质重建、文化重兴、社会重构,全区干部群众心手相连、崛起危难,铸就辉煌成绩。

十周年,是纪念的日子,更是崭新的起点。

在这特殊的时刻,连日来,安州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纪念“5·12”十周年活动,用行动书写纪念的意义所在——

纪念,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抵抗遗忘;纪念,是为了逝去者,它当然要面向过去,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幸存者,并指向未来。

我们欣慰地看到,历经旷世之灾、历经十载春秋,安州的经济加速发展,精神始终昂扬,安州人民挺直脊梁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续写了一曲又一曲加快发展的安州篇章。

邀请辽宁亲人回家看看

知恩感恩道句谢谢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不忘恩人、铭记于心。2018年5月10日,应安州区邀请,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孙国相带领由部分援建干部组成的代表团跨越2500公里,见证安州的涅槃重生。

时针拨回到2008年,一场特大地震猝然来袭。重建,迫在眉睫。

震后第十天,国家确定辽宁省对口援建安州。就此,辽宁与安州结为亲人,投资40.27亿元,援建项目102个,助力安州加速腾飞。数千名辽宁援建者告别家乡,为安州灾后重建奉献心力。

“欢迎回家,欢迎亲人,感恩!感谢……”得知辽宁的亲人回安州了,市民们纷纷自制横幅,走进灾后重建重点工程辽宁广场,看看亲人、道句感谢。

代表团一行首先前往辽安工业园区,参观华晨汽车、东旭光电、爱联科技等企业,了解安州工业发展情况。

如此安排并非偶然。“援建就是要既为灾区恢复输血,还要为其长远发展造血。”确定援建安州之后,辽宁谋定安排数亿元资金用于辽安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工业优势,用“造血式”重建为安州插上“腾飞之翼”。

回访是为感受巨变。10年荏苒,安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令援建代表感慨万千:“希望这些援建项目长久地发挥作用,也祝愿安州父老乡亲生活越来越幸福!”

回访是为浓浓牵挂。人民医院、河东新区、乐乐世界项目现场……几天时间,代表团马不停蹄,前往全区各地,感受疾驰发展的安州经济、蒸蒸日上的百姓生活。

在安州,以辽安工业园为核心区的省级工业园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75户,吸纳产业工人3万余人;辽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示范作用有效发挥,惠及当地群众1200余人。

“安州之行虽然短暂,却弥足珍贵。”孙国相表示,十年时间过去了,安州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间,辽安人民的情谊从未间断,这份情谊将永远铭记在辽安人民的心中。

一场“邀请辽宁亲人回家看看”活动,表达着安州人民知恩感恩的情怀,也见证着辽宁与安州十年的牵手和牵挂。

文化活动展示十年巨变

凝心聚力鼓舞士气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文化凝聚信心,文化扫除阴霾,文化鼓舞士气,文化抚慰心灵。

连日来,安州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在区文化馆、辽宁广场集中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观展。

记者走进辽宁广场,广场正中心一字摆开的99幅精心制作的照片便映入眼帘。

99张照片,不多,从城市建设、交通发展、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产业升级、全域旅游、农业、乡镇新貌等八个方面,简要描绘了安州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99张照片,不少,展现了安州人民自强自立、奋力拼搏,促进灾后重建的新进步、新提升、新跨越。

“辽宁一家亲”“十年奋斗铸精神”……走进区文化馆,100余幅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感恩元素、体现十年巨变、憧憬美好未来的书画作品跃然于墙。

每张照片、每幅书画,都是一份时代的见证。从崛起的力量、奋斗的足迹到美好新家园,灾区的变化浓缩于方寸之间。

十年,家园重建,生机勃发。奋进、巨变、展望是最好的注解。

早在5月初,“奋进·巨变·展望”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全国网络媒体绵阳行活动走进安州,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用互联网全终端、全覆盖记录下灾区新面貌,传达灾区“新声音”。

在迎来源源不断活水的安州区沸水镇,新竣工的白水湖提灌引水工程,彻底解决全镇10个村98个村民小组的农业灌溉用水及人畜饮水难题。一点资讯记者邓珍建用图文记录下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洋溢在脸上的幸福。他表示,基础设施建完善了,产业扶贫成效显现了,老百姓对幸福二字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24岁的谢超是沸水镇枫香村村主任,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养鸡,带领村民成立了励志新农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带领这个省级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谢超说,“如今,村民们早已走出地震阴影,过上了幸福生活。”东南网记者卢金福用“安州科技旅游兴区,扶贫走出‘新路子\’”诠释了安州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

“旅游+工业”注入动能

安州发展起跳强势“破门”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历经十载春秋,精神始终昂扬,安州人民挺直脊梁从废墟上站立了起来,经济强势“破门”,续写了一曲又一曲加快发展的安州篇章。

在安州区迎新乡,有一支小学足球队,于灾难中挣扎历练,而今风霜尽逝,他们终于遇见更强大的自己——电影《破门》便是这段经历的见证。

5月11日,《破门》在科技城中环电影院举行首映发布会。

这是一部汶川地震十周年献礼片。根据迎新小学足球队的故事改编制作。讲述了一群留守儿童通过踢足球,快速走出灾难阴霾获得了成长新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故事。

正如首映发布会致辞中所说的那样,电影之外,灾区十年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涅槃重生,众志成城,感谢全国人民的援助之手,四川人民也做到了真正的“破门”。

十年光阴逝去,安州秉借助“旅游+工业”的发展模式,获得新生、崛起腾飞。

去年11月,总投资达30亿元的东旭光电新能源车项目落户安州。

一个新的项目,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据了解,待该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带动当地就业超过5000人。

项目的落地,折射的是安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向好势头,经济发展量质齐升。

回望十年,2016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5月20日这天,安县结束了1600多年以县为治的历史,开启了以区为治的新纪元。

撤县设区,为安州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市、区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共享绵阳改革发展成果;突破现行体制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与绵阳主城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配置资源,更好融入国家科技城建设大局……

万物更替,四季轮回。心怀梦想的安州人民,将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加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抓住机遇,以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大无畏的气慨,为加快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而努力奋斗!

我们坚信,安州迈向未来的脚步坚定而从容!安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回家印象

辽宁亲人:

安州巨变令人惊喜

5月10日,由部分辽宁援建干部组成的代表团重返安州,见证安州的涅槃重生。

当看到安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获知安州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05亿元、同比增长9.2%,近年来更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示范县等十余项“殊荣”时,辽宁亲人们赞叹不已:短短十年,安州巨变真令人惊喜,令人称奇!

援建代表:

辽宁广场纪念碑前留个影

再回安州,辽宁亲人回忆起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完全重获新生。”5月10日,一名援建代表整理好衣服,在辽宁广场纪念碑前微笑站定,请同行的参观者为自己定格这难忘的瞬间,“永远忘不了在对口援建期间与安州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看到安州发展越来越好,既欣慰、又振奋!”

影像力量

摄影工作者:

他们的奋进精神感染了我

“非常开心我的摄影作品能入选展览,”在安州举行的“5·12”特大地震十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上,张敏站在自己的摄影作品《林兴聪家庭组照》前说,“林兴聪夫妇是地震重组家庭,十年来,他们共同赡养双方5个老人和3个孩子,相濡以沫、尊老爱幼,体现了安州人民奋进不息、顽强乐观的精神。他们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一直影响着我。”

《破门》演员:

我们学会了坚强和拼搏

5月11日,科技城中环电影院,《破门》首映发布会上,演员罗晨心表示,无论是足球队的重生,还是灾区的重建都让人深受感动,“希望通过演出,鼓励大家去勇敢追梦、不留遗憾。”

小演员们也纷纷笑着表示,参演电影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坚强和拼搏。

强势破门

安州正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安州秉承“破门”的勇气和力量,借助“旅游+工业”的发展模式,获得新生、崛起腾飞。

在安州,“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中国路亚舟钓赛——白水湖钓场”等品牌赛事比比皆是;“梨花节”“桃花节”等乡村节日目不暇接;塔水镇“幸福七里及猕猴桃走廊”、雎水“环湖碧荷园”等乡村旅游观光示范片琳琅满目。安州,正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安州经济社会实现“发展起跳”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十年间,安州迈着铿锵的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在“原地起立”基础上的“发展起跳”。

数据是力证:与2007年相比,2017年安州全区实现GDP132.05亿元、是震前的2.6倍;规上工业总产值262.05亿元、是震前的6.8倍;固定资产投资132.03亿元、是震前的9.1倍。

新闻推荐

如何看待灾区“二三一”产业结构

读数2017年,灾区产业结构数据39个重灾县13.2∶45.9∶40.910个极重灾县12.2∶48.2∶39.5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相比2008年,灾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但从数据来看,依然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汲取力量向未来 奋进美好新时代)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